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3课时) 内容标准 ⒈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⒉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⒊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要求 ⒈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⒉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⒊知道“公车上书”。 ⒋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⒌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⒍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⒎认同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 ⒏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⒐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⒑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思想特点 百日维新的特点;评价戊戌变法 ⒈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主要反映哪几个方面? 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⒊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有哪些? 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⒌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的政治事件是什么? ⒍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背景 ⒈《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变法的必要性) 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开始侵入中国,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⑵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争做中国债主,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 在中国开设工厂和开设银行 ②政治上:瓜分中国 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结合课本中的表格和时局图)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侵略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