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22课  元朝的统一(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讲授元朝社会经济
    ①指导学生读书,结合练习与测评1和补充材料分析元朝经济发展的措施:指出第一采用汉法,提倡文治。(补充材料一、二)适应农耕地区的特点,对蒙古旧制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实行一些有利于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第二蒙古统治者在中央设立劝农司,编写农书。通过读书,学生能够完成此题,既达到当堂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②关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讲清三点:第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补充黄道婆);第二,结合文献选读讲清海运的畅通,同时利用《元朝漕运和海运图》进行识记,比较隋朝和元朝运河,说明元朝漕运的特点;第三,商业(元大都的繁荣)。
    【材料一】
    忽必烈是一位“思大有为于天下”的杰出人物。他深知“人才乃治之本”,“天下治乱系于用人”的道理。因此,他多次礼贤下士,注意访贤问治,经常向“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
    ------《宋史纪事本末》卷99,《蒙古诸帝之立》
    【材料二】
    姚枢有“王佐之略”,忽必烈“待以客礼”,同汉族有识之士谈今论古,讲求治道,因此笼络一批封建知识分子,姚枢曾向忽必烈上书数千言,陈述帝王治国方略,并针对时弊提出关于立法、建制、重农桑、修学校等三十多项措施。
    ------《元史》卷158,《姚枢传》
    3.讲授元朝政治 行省制度和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结合《元朝疆域与行省分布图》,进行具体分析:
    ① 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 中书省又称?它主要的职能和管辖哪些部门?
    ③ 最大的行省是哪一个?理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归纳秦、隋、唐、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使学生学会梳理和分析历史事件发展与变化的方法;
    ④ 元朝对西藏、台湾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请同学结合已有知识列举历史上西藏、台湾与中央政府的联系?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⑤ 完成读图学史,来比较一下汉、唐和元的疆域。(展示汉、唐、元三个朝代的疆域图)概括元朝疆域四至,说明元朝不仅在领土上,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超出汉唐盛世的史实。汲取相关信息,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分析元朝的统治的特色;
    ⑥ 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元史•地理志》中写到“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出:行省制度,为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省一直沿用到今天;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材料】
    元的疆域,比汉唐盛世时的领土,更加广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卷58,《地理志》
    【材料】
    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元史•百官志》
    4.讲授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和民族分化政策
    ① 关于民族融合,讲清两点:第—,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指导学生阅读“知识链接”,讲清回族的形成过程。
    ② 关于民族分化政策,首先要求学生读书知道四个等级名称和范围。其次由学生重点讨论其实施的目的和实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实质是民族形式划分下的阶级压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