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毛泽东超人的胆略和伟人的气概,邓小平是深深折服的。即使后期,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做法和思想上与毛泽东产生了一定的分歧而遭到”四人帮“的冤屈和迫害,他对毛泽东的敬重是从未改变过的。他对毛泽东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是质朴的,对毛泽东的认识,是有分析的和清醒的。他在复出后,只是抓紧每一分钟进行整顿,而非为个人成败,利益斤斤计较。其胸怀之广大,可见一斑 思考:邓小平哪三起三落?有何感想? 1、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第一次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邓小平平反,邓小平得到了晋升,被正式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遵义会议后第一次“上” 2、文革初期因“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第二次“下”,1975年周恩来病重,复出代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第二次“上。 3、因全面整顿文革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容,加上“天安门事件”而第三次“下”,“四人帮”倒台后第三次“上”邓小平再次复出。 一生经受了众多磨难,在三次大落之后,又能三次重新崛起,最后走向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临危不惧和善于斗争的智慧,有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有毫不妥协和顽强进取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 (1956年9月)八大上毛泽东说:“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大体上来说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犯了错误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1957年11月,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说:“这个人不简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个难的得人才。”“看见那边那个小个子了吗?他非常聪明有远大的前程。” 74年12月26日毛泽东说邓小平“政治思想强”(比王洪文)。“并在纸上写下了“人才难得”几个字。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贡献 1、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与复出(1977年) “文革”虽然结束,但当时的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仍坚持错误的思想路线(即“两个凡是”),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左”的指导思想还未从根本上改变,这阻碍了对“文革”错误的纠正和社会的前进。邓小平对此极为忧虑,致信中共中央,表示反对,显示了其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终于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消的党、政、军全部职务。 1978年10月22日到29日,应日本政府的邀请,邓小平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访问日本。3个月以后,邓小平又到美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他那潇洒自如的风度,大胆和幽默的谈笑,给外国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次出访的电视新闻在国内播发,被一些人指摘为“崇洋媚外”,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却是开放观念的普及教育。他在日本工人家庭里称赞人家富裕的生活,动摇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绝对贫困”的理论;他对丰田公司和松下公司现代技术的赞美和羡慕,使人感到资本主义的“垂死说”的荒谬;当他在美国高兴地穿上牛仔服时,中国的电视观众想起了过去党报的宣传:“穿牛仔服的美国青年是颓废的一代。” 邓小平的出访所造成的国际影响,外国人称为“邓小平旋风”。但是给中国电视观众造成的心灵冲击,也许比外交上的冲击影响更大、更深。日产汽车工厂每名工人一年生产94辆汽车,而我国最先进的长春汽车厂,平均每名工人却只能生产1辆汽车。邓小平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中国的电视观众说:“中国再不学习外国,又要当亡国奴了!” 中国人随着邓小平出访的电视镜头开始了解世界。过去人们从媒体了解到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敌人一天天地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地好起来”。从此以后,中国的报刊也开始如实地介绍一些外国的情况了。 1978年2月,他在成都对四川省委的领导说:“我在广东听说,养3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5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 鸭子也好,猫也好,人们都能从这朴素的话语中,听出邓小平所要表达的深刻的含意。 邓小平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辉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回响。可人们印象最深的,总是他那求真的风骨,务实的本色。1987年后,邓小平曾两次与外宾谈到自己这段“落起”的历史。他说,“我是三落三起”呀,他还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2、主管科教工作 邓小平复出以后,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1977年秋,主持恢复高考,开始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3、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背景:文革虽结束了,但是文革所积累下来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教育问题、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国家生活正常秩序亟待重建。但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倾错误思想。为了解放人们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亟待拨乱反正,因此在思想领域中掀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邓小平认为一切工作应从思想路线人手,进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围绕这个主旨,课文介绍了邓小平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支持,这也是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重要内容。 意义 1、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人们思想获得大解放, 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奠定思想基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实际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6、南方谈话(1992年) (1)背景: ①国际: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 ②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严峻挑战。 邓小平一直遵循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当他看到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遭受严峻考验时,他以88岁高龄南下视察,一路看一路谈话。邓小平的讲话谈到要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谈到社会主义本质,谈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2)内容 ①关于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关于改革开放:胆子大 ③关于判断标准:三有利 ④关于计划与市场:是手段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最关键 ⑥关于发展:硬道理 (3)、意义: ①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②又一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方向, ③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