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 教材从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具体展示有关电力的重要发明,也可以请学生说出所了解的其他电力发明,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为什么称为电气时代”?这个问题。从“电气时代”到来的过程,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科学性。 第三目“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教材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革。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介绍,建议教师补充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在蒸汽机使用前后的情况,使学生通过数据得出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结论。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介绍本部分内容时,建议教师补充有关社会结构变化的内容,并补充有关材料论证世界形势的变化。同时,注意强调本段内容中出现的关键词句,如“开始”等。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可使学生认真阅读“历史纵横”和教材相关内容,观看两幅历史图片,深刻领会本目内容。教师也可提出问题“人们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体现在哪些方面?”由学生做答。 做本课小结时,建议教师请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内容,通过回答其中问题,自己进行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蒸汽时代”到来一目教学。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建议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工业革命”这个概念掌握的程度。例如,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和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学习。蒸汽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问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瓦特蒸汽机称为“万能蒸汽机”可引导学生就其原理、使用情况、优良性能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可组织学生讨论“瓦特蒸汽机如何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蒸汽机问世后,工业革命怎样轰轰烈烈展开的?”最终得出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的结论。 “电气时代”一目,教材出示了两幅历史图片《法拉第和电磁感应实验》《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展示了电气时代到来的历史过程。教学时可以将这两幅图片(教师还可补充电话、电车、电影、无线电波等)作为本目教学的一条线索。在学生学习这些图片之前,可播放历代科学家对电探索的音像资料,使学生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是几国几代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结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为何称为“电气时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一目,教师可提出系列问题。如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何称为“电气革命”?生产力大发展如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点可以和教材引言部分相联系)让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时,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最后小结可以利用【学思之窗】的内容进行。请学生阅读,然后完成其中的问题。也可由学生自己谈学习心得。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蒸汽时代”的到来这一目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原来可利用的动力有哪些?各有什么缺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一种任何地方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在当时便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案例二 在分析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时,可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片展示图片《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越来越多》,请学生回答工厂的特点是什么?(规模大,使用机器生产,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 案例三 在介绍“电气时代”一目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片介绍图片“法拉第和电磁感应实验”。 案例四 在分析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一目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片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40年增至3000万吨。 材料二: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蒸汽机的发明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大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共产党宣言》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和电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题关键: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思路引领:机器的普及和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世界日益成为整体;人民生活的变化。 答案提示: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展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解题关键:相同点:时间长、前人经验的总结升华。不同点:科技含量不同。 思路引领:长时间的摸索;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 答案提示:相同点: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发明;经过长时间的探求;都是对前人探求成果的总结和升华。不同点:科技含量不同: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初步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则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范围不同: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进行。而发电机的发明越过一国的范围,更具广泛性。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范围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表明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速度加快。 2.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事例,简要谈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题关键:举出事例;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思路引领: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答案提示: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气时代”到来,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二、学习延伸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特别是在欧洲,由于财富集中在少数人一边,而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起初是资产阶级获得了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后就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只能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一切阶级对立的消失而告终。──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我们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寻清楚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方面的影响,并且因之我们就有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