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本段教材介绍了早期进化论观点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其中着重讲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关于生物进化的科学阐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总结。从18世纪后期开始有许多学者探讨过这个问题,并为此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把生物进化作为一门科学进行探讨,并首次提出系统进化学说的是19世纪初(1809年)的拉马克。半个世纪后,即1859年,科学的生物进化论诞生了,其主要代表是达尔文。此后,进化论又为孟德尔开创的遗传学所修饰和发展,终于发展成现代进化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可概括为:生物是进化的,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灭绝;生物的进化是连续的,没有不连续的突变,自然界没有飞跃;生物间有共同祖先,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自然选择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其中前三点讲的是生物进化,最后一点讲的是进化机制,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达尔文认为,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即每个物种产生比能存活的多得多的后代。但生物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他们的生存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这里的竞争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还包括生物同无机环境的竞争。在这一过程中,物种不断发生变异,有些变异对生存比较有利,有些则不利。这样就出现了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现象。上述过程就是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生物经自然选择后的性状会遗传给后代。 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是进化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源泉。达尔文的思想品德和治学态度也是出类拔萃的。正如有人所说,他的勇敢无畏的正确结论来源于他长期对自然界生物的无与伦比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积累,来源于他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工作精神。就像进化论本身一样,是长期细微工作的有利选择和积累的结果。 生物进化理论的诞生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本段内容建议教师应做到:第一,由于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枯燥、难懂。在学习时,教师应补充一些生动的实例,深化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第二,通过对比拉马克与达尔文理论,得出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对生物学一次全面的总结。启发学生从继续和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第三,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辉煌科学成就背后科学家的艰辛和努力,领略其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作风。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吃苦精神和毅力品质的目的。 (3)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本段教材主要从思想、宗教、科学和政治等方面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进化论思想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结束了上帝7天造就世上万物和人类的神话。正如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达尔文进化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不仅结束了生物学中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史的基础。 进化论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在达尔文以前,人类对生物界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上处于无知的阶段。达尔文学说的创立,才成功地使生命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归结为自然的原因。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这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统一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使它们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亡。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著书翻译,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他们高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本段内容建议教师:第一,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生物进化思想的影响,从中体会科学创新、思想创新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二,教师可利用【学思之窗】【资料回放】中的材料强化进化论思想对社会的影响。第三,教师可补充进化论问世以来,不断遭到攻击和非难的材料。以此来说明进化论和神创论的斗争是长期存在的及新生事物成长的艰难性和旧事物的顽固性。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为了了解学生对生命起源之谜的认识程度,以便因材施教。教师可首先采用谈话法询问学生关于生命起源方面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然后向学生介绍除“神创论”外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天外胚种论”即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自然发生说”即地球上的生命亘古就有;“化学起源说”即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等。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关于“谁是万物的创造者”一目的教学。建议首先让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然后让学生回答阅读教材从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从世界各种文化传统是怎样叙述万物起源的?基督教是怎样宣扬神创说和进行精神统治的?中国古代传说与《圣经》中的说法有什么异同?等几方面进行点拨,另外应着力引导学生从生产力落后,生物知识缺乏;统治阶级的需要,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等方面分析造成神创说长期流行的原因。 关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目的教学。导入时教师可利用引言和教材设计一些问题。问题一:达尔文所说的假说是指什么?核心思想又是什么?引领学生进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目的学习。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教学,教师可提出问题二:生物进化论早不产生,晚不产生,为什么偏偏于19世纪中期由达尔文创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思想解放的洗礼;科学的发展和生物知识的积累;达尔文的努力等方面得出结论。生物进化论产生的教学,教师指出生物进化论的科学阐述有一个过程并指导学生概括掌握拉马克和达尔文各自的观点即可。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学思之窗】【资料回放】中的材料,让学生总结概括进化论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于本课小结。教师可从学习本课内容你得到哪些启示,进行总结。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内容时,用计算机、投影仪、幻灯展示一段狼与驯鹿、狼与羊的材料或影视资料。 材料:在西伯利亚草原上放养的驯鹿,最大的天敌是狼,为了保护驯鹿,猎人主动消灭了草原上的狼。结果却使驯鹿大量繁殖,数目急剧增加,品种迅速退化,并且由于驯鹿过度啃食草原,导致该草原也退化了。 这段材料集中反映了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狼、驯鹿、草原之间存在着生存竞争。狼的存在,虽然可以捕杀部分驯鹿,但可以使健壮的保留下来,并把优秀的素质传给后代。相反,没有了狼的制约,驯鹿品种和草原反而都退化了。正是自然选择保持了生物界的平衡,使各物种得以正常生存。也告诫人类必须正确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共生共存。 案例二 在学习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时,可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幻灯以下材料和图片。 图片:一张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一只大猩猩手里拿着一只骷髅头在端详、沉思) 材料:19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教育部竟明文规定,中学生物学课本除进化论外,必须还有神创论的内容,而且两者的页数要各占一半。在田纳西州,进化论被禁止讲授;南加罗来纳州,官方教科书上竟然不准提“进化”的术语和“达尔文”的名字。 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幼稚荒唐的,但这些仅从主观想像出发、带有阶级偏见、片面的唯心主义说教,在近两千年来却使人们坚信不疑。这说明要改变一个众所周知的固有观念实属不易,而改变一个载于至高无上神圣经典里的观念更比登天还难;科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也任重而道远。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中国古代传说中是怎样讲述万物创造和人类由来的?它与《创世纪》中的说法有什么共同点? 解题关键:世界是神创造的──即神创论 思路引领:了解中国古代关于万物和人类由来的传说,并与《创世纪》进行对比。 答案提示:盘古开天地,天地生万物;女娲造人类。人是神创造的。 2.读完这几个材料,你从中看到晚清时期我国进步知识分子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解题关键:生物进化思想的社会意义。 思路引领:把生物界的自然选择与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现实联系起来。 答案提示:痛感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和国家民族的落后不幸,希望人们能够以生物进化为鉴,并遵生物进化之理,变法图强,卓然自立于世界。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关键: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思路引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提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消灭;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2.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解题关键:科学创新、思想创新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思路引领:影响涉及思想、宗教、科学和社会运动 答案提示: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河北省栾城中学 霍拴吉)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虽然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不变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则其存也,必有其所以存,必其所得于天之分,自致一己之能,与其所遭值之时与地,及凡周身以外之物力,有其相谋相剂者焉。夫而后独免于亡,而足以自立也。而自其效观之,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夫是之谓天择。天择者择于自然,虽择而莫之择,犹物竞之无所争,而实天下之至争也。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天演论》(赫胥黎著,严复译)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