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一个问题: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五、学习第五段 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明确:借用典故。 问十二: 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延伸: 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