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王勃《滕王阁序》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鉴赏六七段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是自谦之词,如此简单地给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一言难尽。(参见后面附录) 
    “等终军之弱冠”两个四六句,又避开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无路;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两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 
    “路出名区”的四个六字句,以平稳的语气,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 
    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杨意”“钟期”两个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叹怀才难用和知己难遇。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归结到写诗做序的本事上来,从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慨中回到现实情境。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是说自己不避浅近,先写了序和诗;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是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 
    3、 小结 
    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一、导语设计 
    《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二、品析鉴赏 
    1.对偶品析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乎\'\'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1段看其对偶关系: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做\'当句对\'。
    2.对偶句仿写练习 
    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②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3.\'警句\'品味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宝天华,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语句多多,不一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