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作者赞扬的是葛朗台太太,她是美的化身、善的化身、是人性的化身,作者批判、揭露的是葛朗台,他是丑的化身、恶的化身、是兽性的化身。作者拿葛朗台太太的美、善、人性去对比葛朗台的丑。恶、兽性,以此揭露批判金钱社会的罪恶。 师: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就形成了对小说的评价,到此,我们完成了一次鉴赏。鉴赏,首先是由鉴到赏(板书:鉴→赏)。通过阅读,感知文中基本内容,然后,对小说的内容、技法的方方面面进行“赏”。其次是由赏返鉴,在“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鉴”(板书:鉴←赏)。这里要扣住一个东西:语言,只有扣住语言,才能扎扎实实提高鉴赏能力。 (点评)在沟通的基础上,抓住葛朗台夫妇的死,进行比较分析和理性思考,展开带有价值判断性质的评价活动,这是一种以真善美为追求目标的鉴赏,这是鉴赏活动的高级阶段。 师:读完课文,我们获得了一次深刻的审美体验、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不过,还没完,还有一个人物没有接触到。谁呀? 生(齐答):欧也妮。 师:根据课文中有限的线索,大家推断一下,她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学生热烈讨论) 生: 我认为她不会完全像她父亲一样成为金钱的忠实的奴隶。她的父亲和母亲具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她继承了母亲善良的天性,然而后天又接受了他父亲的吝啬作风的训练,性格具有两重性。她的结局可能是苦命的,因为原文说她母亲临死前“最后的几眼似乎暗示女儿将来的苦命”。 生16:我也是觉得她不会像葛朗台那样守财,虽她很富有,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但她同时又具有她母亲善良的本性。她的结局,我想应该是悲惨的。 师:回答得很好。注意紧扣住语言。刚才有同学讲到“他的吝啬作风对她的训练”,“他的吝啬的作风”不是他以吝啬的作风”,主语是“作风”,这是熏染的结果,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大家注意到了,在这过程之中,她法摆脱的是当时金钱万能的世界。虽然她继承了母亲善良的天性,但在这样的世界里,她最后的结局可以想像出来。(投影:欧也妮肖像)这是我从原著中复印出来的她老年时候的肖像,也许它不完全符合你脑中的审美创造。通过这衰老、迟迈、一无所有、空无寄托的神态,作者似乎又在向我们大声疾呼什么。具体情况,希望大家课后都能读读原著。 (点评)再设一问,根据课文中有限的线索,对欧也妮命运的结局作一些推断。问题并非多余,葛朗台“吝啬作风把女儿训练成熟,变成了习惯”,因而欧也妮命运的结局,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并为学生课余进一步读原著留下强烈的审美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