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再看“箍桶匠”,“箍桶匠一纵一扑……”好不好?(学生思考)箍桶匠跟葛朗台什么关系?(生纷纷小声议论)葛朗台原来是箍桶匠,他由箍桶匠发家,从一个粗野的不文明的下流社会的人慢慢爬上了上流社会。这个称呼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他是怎样发家的。怎么暴富的?这不蛮好的嘛,给我们很多联想?我们若把它与“老头儿”比较一下,不足就明显了。“老头儿”重点在哪儿?(生齐:“老”)多大岁数了?(生齐:“76”)76岁的老人如老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令人喷饭,令人深思。 师:还有。大家一起看,葛朗台把梳妆匣抢到手后,他说“什么东西?”“噢,是真金!金子!”把这几句合在一起理解,葛朗台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知道不知道梳妆匣是真金的?(学生纷纷摇头)他并不知道这是真金,只是眼前黄澄澄的一闪,于是“一纵一扑”,如老虎一下子扑上去。像这样,我们反复品味语言,葛朗台老头的形象在我们脑子里越来越鲜活。 师:小说中,不仅有人物、语言的正面描写,还有许多侧面的隐蔽的描写。举一个例子,当抢梳妆匣双方矛盾斗争白热化的时候,仆人拿侬讲了一句话:“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言外之意是葛朗台从不讲理。拿侬是一个深知葛朗台为人的人,她都看不下去了,可见葛朗台吝啬疯狂到了怎样的程度,这就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了葛朗台的嗜财如命。 读小说,不仅要品味语言,而且要抓住这种空白之处,展开想像,这样才能获得饱满的审美感受。(板书:展开想像,再现形象) (点评)开始对“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作“语言品味”的师生双向交流,在动态交流中进行小结,并向鉴赏的下一步骤“展开想像,再现形象”的过渡。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家认为比较平淡的场面:骗继承权。这部分有两处侧面描写,请大家找一找,议一议。 生8:一个在78小节,“骇呆了的公证人”一句,因为公证人是很了解葛朗台的,这时候他都被骇呆了,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作风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 师:充满激情的程度。(生笑) 生9:还在52小节。“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拿侬和克罗旭“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从上下文看,葛朗台并没有老到经常哆嗦的地步,他的身体还是比较好的。拿侬和克罗旭都看错了。这是另一个侧面描写。 (点评)教师作为鉴赏主体的一方,谈自己对“骗继承权”这个场面的两点审美共鸣两处侧面描写的佳妙。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另一方,对教师的审美共鸣点表示认同,并把自己的审美感受与教师作具体的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