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C 7.D 8.D 9.C 10.D 二、填空题 11.俄法 英德 12.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半殖民地 殖民地 三、材料解析题 13.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③英国有条件地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及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开始削弱。④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四、问答题 14.原因:①外因:19世纪末列强由于垄断组织激烈竞争,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更加剧烈。②内因: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变化: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即从抢占商品市场为主到抢占资本市场为主。 表现;①经济上,在瓜分狂潮中,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关税、铁路等。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华办厂、掠夺资源,严重影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政治上: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七节 戊戌变法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 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2.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创办《万国公报》 D.保国会的成立 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定国是诏》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应诏统筹全局折》 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义 D.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5.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条件有①商品市场发展刺激了投资者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④国外资本输入提供了资金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 A.《中外纪闻》的创办 B.强学会的成立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保国会的成立 7.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民主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9.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组织保国会②创办《万国公报》③万木草堂讲学④发起公车上书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10.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二、填空题 11.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2.1898年顽固派慈禧发动政变,杀害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史称“________”。新政内容中只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2: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 回答 ①材料1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②材料1中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③材料2说明了什么问题? ④根据两段材料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问答题 14.试述早期维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维新变法的政治救亡运动又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C 7.B 8.D 9.A 10.C 二、填空题 11.王韬 郑观应 12.戊戌政变 京师大学堂 三、材料解析题 13.①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其实质内容就是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改革。②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重迭机构及冗员。开办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③说明变法法令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得到了广大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响应。反映了人们对光绪帝变法维新抱有很大幻想和要求改变君主专制统治的愿望。④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四、问答题 14.产生: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②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产生范围:一些知识分子中间。④主要代表人:王韬、郑观应。 历史环境:①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③思想准备: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④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的腐朽统治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C.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2.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义和拳改称义和团 B.平原县义和拳取得平原大捷 C.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 D.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 3.对“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评述是①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②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③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④具有爱国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4.《辛丑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C.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反帝性质的组织 D.清政府赔偿白银二亿两 5.1900年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依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承认义和团的合法性 C.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D.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 7.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D.军事力量不足 8.《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9.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政策改为“招抚”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