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下册专题一测试题(7)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⑵西方革命“开头困难,继续容易”:①西方国家经济比较发达,资产阶级统治经验丰富,注重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比俄国好,工人比较安于现状。②西方国家的民主形式比较完备,资产阶级政府不断进行政治改革,扩大人民的基本权利,缓和阶级矛盾。因此,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如俄国成熟。③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无产阶级一旦夺取政权后,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就比俄国的基础好。
    历史必修一专题九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雅尔塔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据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B、在雅尔塔会议等确立的基本原则上建立
    C、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是美苏两国实力均势的重要体现
    2、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
    3、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 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4、下列事件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A、分裂德国 B、建立北约组织
    C、在越南将“特种战争”提升为“局部战争” D、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
    5、“马歇尔计划” 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D、美国蓄意制造柏林危机
    6、下列事件中,表明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是( )
    A、华约成立 B、古巴导弹危机 C、《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欧共体成立
    7、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的国家联盟 B、摆脱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地区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D、新的军事政治集团
    8、二战后,最终造成德国分裂的重要原因是( )
    A、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B、美、英、法三国同苏联矛盾的加剧
    C、战胜国对德国的最终制裁 D、雅尔塔体制存在不稳定性
    9、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 ②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0、西欧在二战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 )
    A、对抗苏联的需要 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C、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 D、恢复经济的需要
    11、欧洲共同体建立于( )
    A、1951年 B、1958年 C、1965年 D、1967年
    12、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
    ③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接受美国的军事订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欧共体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14、二战后,日本经济稳步增长的典型措施是( )
    A、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 B、同西欧国家一起与美国抗衡
    C、逐年增加军费 D、实行计划经济
    15、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
    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16、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开始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7、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18、日本和西欧经济崛起产生的影响有( )
    ①开始动摇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②日本和西欧开始奉行相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影响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国家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C、它是在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的 D、美国实现了独霸世界的企图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美日西德法国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37.89.4510.16.5100%
    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
    黄金外汇储备5.35.214.65.3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
    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发生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
    (2)材料二中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格局的突出特点。
    (3)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三、问答题
    23、20世纪50—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导致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作出了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BCCBCBC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ABADCBDDD
    二、材料题
    21、(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
    (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22、(1)原因: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伤害了各国的民族感情;苏联对外政策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苏联的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冲突加剧,世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
    (3)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完全和主权独立。
    三、问答题
    23、(1)趋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因素及有关史实:A、欧洲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形成,推行统一的关税、外贸政策、农业渔业政策,朝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发展。B、经济大国日本的崛起:1955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经济大体恢复;1956—1973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C、不结盟运动兴起: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1973年,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D、中国的振兴:1956年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努力有:
    (1)在日美关系中,要求增强自主性,谋求更大的积极作用,建立日美同盟关系。
    (2)谋求扩大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争取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的权利。
    (3)加强防卫力量,增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4)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注重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1991年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注意日美关系的同时,注重与亚洲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把自己在亚洲外交中取得的成就作为提高其国际地位的筹码。1992年又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为向海外派兵打开了大门。90年代以来,日本军事力量日趋膨胀,加快了谋求常任理事国的步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