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04年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勒比海国家多米尼克建立外交关系,至此承认台湾的国家数量减至26个。这件事表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D、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16、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1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亚非会议 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与苏联建交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18、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 B、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 C、它是中美两国在对外政策原则上的调整 D、它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表现 19、当前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C、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D、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过去 20、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 B、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C、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制定灵活的外交政策 D、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完全可以不怕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假如我们不要美国的最惠国的待遇,我们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是否无法进行呢?从过去的美国经济制裁证明,并非如此……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国民众很可能会把购买力转向别国或者国内品牌。美国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自觉抵制敌对国家的产品是有传统的,如果中国政府还能胸怀大度地宽容美国人的话……我相信报应。我深信会有那么一天,如果和解变得极度不可能,我号召中国人民要记住仇恨。 ——李强等《冷战后时代政治与情感抉择》 材料二 那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呢?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美国一度是我们的敌人。但现在不是。为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已结束了全面敌对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有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竞争与合作的平行发展时期,双方在经济上互有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双方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中美两国(包括其化资本主义国家)在现在和21世纪,都不该成为敌人。 ——沈骥如《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 请回答: ⑴分别概述两则材料不同的两种观点。 ⑵你同意哪则材料的观点?为什么? ⑶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简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同意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两国任何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 中日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材料三 对全世界的战死者、牺牲者表示哀悼。……超越对过去战争的历史观的不同,总结历史教训。……在永久的和平的理念下,开辟人类共同的未来。 ——1995年6月9日日本三党联合政权通过的《以历史为教训重申和平决心的决议》 材料四 1995年8月15日,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等八名内阁成员参拜供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1996年7月29日,现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公然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1996年8月15日日本内阁的六名大臣以及一些国会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 ——1996年第21期《半月谈》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建立中日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比中日《联合声明》在内容上有何重大发展?两国对待霸权主义的态度有何意义? ⑵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三党联合的政权对待日本历史上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态度错在哪里?其实质是什么? 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了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材料四中所列举的日本政府官员的行为? ⑷综观以上四则材料,你对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有何看法? 三、问答题 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是如何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和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的?据此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BAB 6——10 ABCDD 11——15 BCADA 16——20 DCCDC 二、非选择题: 21、⑴材料一作者对中美关系抱有一种僵化的向后看的观点,认为中美之间即使不发展贸易关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也照样进行,不要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也没什么,要中国人记住中美之间的仇恨。材料二作者认为中美之间过去是敌人,但现在不是敌对关系了,双方可以和平共处,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⑵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这一观点符合当今世界潮流,从国情和世情出发,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 ⑶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中美之间已建交,双方有共同利益,经济上有互补性,应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人民造福。 22、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在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对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⑵联合政权哀悼的“战死者”包括被击毙的侵略者,这就是混淆了战争罪犯与反侵略烈士的界限;“过去战争”的提法笼统、模糊,抹杀了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的区别。其实质是掩盖日本历史上的侵略罪行。 ⑶日本政府官员参靖国神社,是为侵略者招魂,严重违背了中日《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中的原则,严重伤害了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感情。 ⑷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日本政府官员的错误言行给中日和平友好关系蒙上了阴影,必须予以揭露和回击。中日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三、问答题 23、⑴发展历程:①20世纪50年代,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方针,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②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对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⑵外交成就:①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国建交。②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起了重要作用。④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关系随之也正常化。⑥20世纪90年代,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加强了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⑶启示: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③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是推动外交工作的前提。 24、新中国成立之际,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实行反华政策;为了巩固政权,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缔结友好互助条约。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积极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对中国交往中的大国沙文主义也逐步发展起来;中国政府在破除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探索本国建设道路的同时,坚决反对苏联的霸权政策。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同时严重威胁着中国国家安全;为了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苏联威胁、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国政府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俄罗斯结成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得到新的发展。认识:①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②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一 历史必修一 专 题七测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英国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 B、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C、议会通过《大抗议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D、英国内战爆发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其根本原因是 A、有着共同的政治目的 B、有着相同的经济利益 C、都具有保守性 D、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本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5、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准,主要依据是 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从此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C、责任内阁制从此形成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从此稳定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