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二.材料解析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清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请回答: (1) 上述两则材料来自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材料一中的"管事官"为何人? 材料中反映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了哪项特权?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 (3)材料二反映了一项什么不平等的原则?它造成的恶劣后果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中 国美 国英 国 伤亡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 3500万人2000多万人62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三、问答题 28、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各是什么?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 图3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 为什么? 29、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又是怎样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 说明了什么? 专题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B 7、C 8、B 9、C 10、B 11、D 12、C 13、A 14、C 15、A 16、A 17、 18、B 19、C 20、D 21、C 22、A 23、D 24、A 25、D 二.材料解析题。 26、(1)《南京条约》附件或《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鸦片战争后 。 (2)英国的领事 ;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西方各国在侵略中国时互相配合,更加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27、(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三、问答题 第28题 (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投降。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 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已成为列强在华的工具。 第29题 (1)原因: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最大的民族利益。 (2)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①1935年提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②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1936年底,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局面初步形成。④1937年,主动国共合作提交宣言。⑤1937年答应改编所属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前线。 (3)说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五 测试 一、选择题: 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 2、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的外交方针是 (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各国人民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讲座朝鲜问题的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朝鲜六方会谈 C、汉城会议 D、北京会谈 5、下列事件中,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的问题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 ) A、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 7、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主要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③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出席万隆会议 ⑤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8、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B、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C、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 D、中国推行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的是 (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10、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 ) A、美国从台湾撤军 B、美国同台湾断交 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D、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11、标志着中日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睦邻友好新篇章的历史事件是 ( ) A、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B、1973年中日建交 C、1978年缔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D、日本断绝同台湾当局的关系 1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 )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 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 13、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 )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利益 B、中美两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互相斗争又需要互相合作 C、美国承认轰炸中国大使馆是错误的,中国接受了美国的道歉 D、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这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14、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 ) A、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改变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C、继续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D、提出“一边倒”的方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