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解题技巧 >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究竟有没有技巧

http://www.newdu.com 2018-11-1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和新课标的实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中选择题的类型越来越多地出现,做好选择题是提高总分的关键之一。高考选择题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下,再辅之以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准确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根据选择题命题特点和具体内容一般可分为以下的类型,并对其解题技巧介绍如下:
       1.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型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4.推理型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5.排序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6.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四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7.比较型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材料型选择题(情境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9.概念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10.图画型选择题
       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主,形式多样新颖,角度独特,不仅提供了生动灵活的试题意境,使试卷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综合性地考查了多种能力。图片型选择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处理图片资料的处理能力。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把图片和题干进行仔细准确的“对照”。在仔细读图和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把两者的有效信息相对照,联系教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确结论,就一定能够顺利选出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高考前关于选择题的训练,选好题是有效训练的前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尤其是全国高考卷和新课改高考卷要引起重视,可从中精选试题训练。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题肢、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题肢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历史选择题做了很多,为什么分数还是没有提高?背了很多遍书还是做不对题怎么办?提高成绩有没有什么捷径?
    最近遇到了一个很多同学、甚至很多非常勤奋的同学都会问我的问题:“已经练习过了很多题,依然是做一道错一道,老师有没有什么的做题技巧告诉我?”
    我的回答是:有,也没有。
    我们先来说为什么没有。
    因为在历史高考中,没有捷径可走。或者,把“历史”两个字去掉,这句话依然成立。
    为什么呢?因为从教育部对于高考——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定义来看,高考的本质,是考察高校申请者在某几学科中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水平的标准化考试。所谓标准化考试,需要至少满足两个条件:1.通过对所有环节的系统、科学的组织,严格地控制误差 2.拥有独立、完整的分数参照体系。如果有些同学已经、或者未来准备出国,要参加托福、雅思考试,那么你应该知道,这些考试同高考一样,都是标准化考试。唯一不同的是,托福、雅思考察的是考生对英语的使用水平;而高考,拿历史来说,考察的则是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高考已经在足够大的程度上保证了:在任意一次高考历史考试中,一个拿到更高分数的人一定比一个拿到更低分数的人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了所学的历史知识。至少从这一张试卷中反应出的情况是这样的。
    所以,若我们想在高考中提高自己的历史分数,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不断巩固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不断深化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为什么又说有呢?
    因为通向自由之路虽只有一条,但有人在走,有人在跑。
    老师虽然没有什么能一夜致富的“技巧”,但是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让大家跑起来。
    今天,我们就先谈选择题部分。
    一、仅仅做题并不能让你提高
    首先,老师要明确一点,不停地做题并不能让你提高。或者说,仅仅是不停地做题并不能让你提高。
    为什么?
    我的观点是:做题的过程是一个检测的过程,而非提高的过程。
    就像高考是通过分数来最终检验我们的学科水平一样,平时做题的正确率也能够反应出我们的能力高低。但是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并不是做题的过程本身,而是针对做题中反应出的“漏洞”查漏补缺,不断消灭错误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练习中的“错题”更有意义,因为只有“错题”才能直接反应出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何缺陷。
    所以,当我们发现错题时,特别是“做一道错一道”的情况出现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停止做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查漏补缺,而不是继续做更多的题。就如同我们去医院体检,当检验出一个身体的“问题”以后,医生的下一步是会让我们去相应的科室接受治疗,而不是“再做一遍体检”。
    所以,仅仅做题并不能让你提高,对错题的订正和总结才能让你提高。
    二、选择题的错误类型诊断
    那么,既然我们已经在“体检”中查处了问题,具体应该怎样对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呢?我认为应该分情况讨论。
    我初步总结,至少有三种类型的错误。
    第一种是基础知识型。我们用离现在最近的一次高考,2016年北京高考的一道选择题来举例:
    18.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正确答案:B
    
    这道考题非常直接,不考逻辑、思维能力,而是单纯考察学生对史实的记忆。如果考生知道《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并且知道4个选项中的至少3个事件是不是陈独秀所为就基本不会错;但如果考生对这些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比如根本不知道《新青年》是谁创办的,则完全无法判断,基本只能靠“蒙”。所以我称这类题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这类题目上犯错误属于“低级错误”,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回到教材中逐个落实每一个知识点,直至在以后的联系中完全消除这类错误。
    第二种是理解应用型。我们还用2016年的北京高考题举例:
    15.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正确答案:A
    
    这类题目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即对所学知识的高度理解和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同学们已经掌握的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的状况没有改变——的宏观把握,就可以轻易地判断出①②④的对错。但凡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同学不可能没背过这些知识点,但不是所有同学都会运用。
    犯下这样错误的同学往往不是对知识的掌握不牢,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没有树立起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问题的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同学会说“我背了很多遍书,做题还是错”的原因。比如这道题中,结合材料,④所概况的特点似乎是正确的,“商人地位是提高了”,但它的表述完全不符合当时“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这一史实,所以是错项。
    建议的解决方法是:1.将错题整理到教材或讲义的相应内容位置,以后每次复习到这个知识点时都可以想起这道题,相信对于这个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能够使得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大大加深。2. 在未来的选择题中时刻尝试着用所学知识(特别是这种对某一时期的规律、特点的概况)来解读材料、检验每个选项。
    第三种是逻辑推理型错误。有一些题目乍看之下是考察基础知识的,但其实,在这些题目中出错的同学完全是犯了逻辑错误。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没有经受过历史学科专业训练的人,只要拥有严谨、收敛的逻辑,也可以做对一些题目!我们依然用2016年北京高考题举例: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关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正确答案:B
    
    现在,假设我是一个对“东学西渐”完全不了解的物理系学生,我只能用自己仅有的理科思维解答这道题。
    首先,我们可以把冗长的题干内容概括成一句话:
    “中国的儒家经典在西方引起轰动”。
    为了使逻辑更加清晰,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个结论再一般化一点,成为一个事实:
    “A地的X类书籍在B地引起轰动”。
    然后,我们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结论,使之能够从上述事实中通过因果关系推导出来。最后发现,只有B选项是成立的,A,C,D选项的逻辑全部发散了,不信我们来看:
    假设A选项正确,那么:“A地的X类书籍在B地引起轰动,所以说,X类思想已经被B地的所有学者都接受”。(你怎么知道?)
    假设C选项正确,那么:“A地的X类书籍在B地引起轰动,所以说,AB两地的文化交流仅限于传播X类书籍的人群之间”。(谁规定的?)
    假设D选项正确,那么:“A地的X类书籍在B地引起轰动,所以说,X类思想引发了B地的革命”。(凭什么?)
    可见,这三个逻辑全部存在问题。而唯一成立的就是当B选项正确的情况:“A地的X类书籍在B地引起轰动,所以说,X类思想在B地引起了关注”。
    看,老师只用逻辑就解决了这道题。(注意,我说的是逻辑,都不是“历史的逻辑”)
    所以,同学们若想在历史的选择题中提高分数,就要充分发挥平时错题的功能,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对错误进行分类总结。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时刻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加上一点点自己严谨的逻辑,相信大家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
    最后,我们用一句中国近现代史的佳句来作为寄语送给大家:奇技淫巧不足取,工业革命是王道!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同学们一定要踏实、牢固、准确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升自己高中历史知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