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引用新材料绝不能背离史实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08年1月11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当中明确指出:“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009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在试题中更融入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联系”的思想。统观今年天津历史高考试题,命题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也强调对学科能力的考查。遗憾的是,天津文综历史部分第4题在材料选择和裁剪上严重背离史实,偏离了命题的严谨与科学。请看原题:
    (天津文综历史部分第4题)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联系教材,选择标准给定的答案D并不难,但如前所述问题不在于学生选对选不对,而在于材料的引用和裁剪背离了史实。凭什么这么说?请看完整的材料:
    “阅《时报》,知梁任公归国,京津人士都欢迎之,读之深叹公道之尚在人心也。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
    ——胡适 《留学日记》1912年11月10日
    由材料不难看出胡适视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主要基于他倡导宣传民族主义,而命题者却无视这一史实,随意裁剪材料,断章取义,完全阉割了这段材料的灵魂和主旨,着实令人不解。
    事实胜于雄辩!梁启超曾提出影响深远的“大民族主义”概念。他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度里,要建立统一有力的次序与世界各国竞争,境内的各民族就必须统合起来,汉、满、蒙、回、藏、苗共同组成一个大民族,名字就叫中华民族。“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梁启超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
    孙中山后来接受了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观念,也提倡整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同化成一个“中华民族”。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后,首先对于清帝国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革命军在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各阶层民众群起响应,很快促使清政府垮台。这不仅是武装斗争的结果,也有民族主义这一强大且日益深人人心的思想武器在发挥作用。这就是胡适对于梁启超及其倡导宣传的民族主义评价极高的原因。如果我们无视梁启超鼓吹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及东方主义等事实,而仅仅停留在他宣传维新变法上,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他,那么就无法走近梁启超的世界,去年全国文综一历史部分梁启超批“科学万能说”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因而,引用新材料决不能背离史实,更不能为材料适应答案就任意裁剪材料和断章取义,立足史实才是历史的本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