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25、二战后,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农民对立情绪严重,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苏联大约饿死1000万人。 ——摘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分) 材料二关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体面而人道的社会标志”;第二种观点认为“它奖懒罚勤,是公民秩序衰退的原因”。 (2)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三1978年至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 项目1978年1998年2008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3.6元2162元9828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元5425元15419.26元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10.6元53407.5亿元217885亿元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2分) 27、(14分)近代以来,上海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分)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二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加以说明。(2分) 材料三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社,城市手工业合作社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工商联主席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四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4)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