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高考试题考点专题汇编(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点拨】
    该题不回避今年热点“改革开放三十年”,主要考察了经济危机、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系数中等难度。第(4)问相对较难。
    19.(2008年广东高考30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5分)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
    (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
    【点拨】
    (1)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芝加哥学派“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说明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说明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
    (2)可依据所学知识,回顾斯大林时期经济特点和苏联经济改革的历程。局限性可通过总结对比历次改革失败的原因,找出共同点。
    (3)这是开放式问题,可以从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来思考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0.(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9题)(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88年6月—7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 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89年-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
    的。(8分) 【考查点】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答案】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10分)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8分)
    (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8分)
    【点拨】本题以苏联为中心线索,着重考查了苏联对二战的影响、美苏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苏联从强盛到解体这段史实的解读,思考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给当下的中国改革以借鉴。第⑴题主要考查了从大事年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将大事年表中涉及的主要事件按二战的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可从二战的开始、扩大、转折、反攻到胜利这几个阶段对苏联的作用进行全面解读。第⑵题要求将材料中学术界的观点和教材表述进行有机整合,对“美苏冷战”从国际局势、科技发展等角度进行辩证分析。第⑶题要求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角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理论问题的分析能力。
    21.(2009年海南高考28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
    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
    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