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高考试题考点专题汇编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07-11年高考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
    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A
    【点拨】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采取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BCD选项明显错误。
    [来源:Zxxk.Com]
    2.(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3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1题)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答案】A
    【点拨】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时间,1932年,首先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的争夺,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即“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在1935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在1933年初,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在1936年 ,因此都不是评论的历史背景。
    审题看时间1932年,其余三个选项都发生在1932年之后,不可能成为背景。1929年-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解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失去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项是在1935年;C项是在1933年;D项是在1936年。
    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7题)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 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答案】C
    【点拨】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 机和罗斯福新政。分析:AD只要从罗斯福行政的内容去分析排除。B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实不符。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
    5.(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6题)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答案】A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考试内容:罗斯福新政。分析: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6.(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0题)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
    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
    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1973年石油危机,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材料信息,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做武器,同以色列及其后台进行斗争,导致世界性石油短缺,所以才出现了马拉汽车的滑稽场景。
    7.(2009年江苏高考18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点拨】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8.(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2题)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只有B项符合题意。
    9.(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答案】C
    【点拨】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 预。
    10.(2009年广东高考23题)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答案】C
    【点拨】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好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