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6题)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答案】C 【点拨】注意题中提供的关键 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强调国共内战的爆发有一定因素的限制。A项是在1924年初,会议召开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项是在1936年底,说明当时国共两党为即将实现的国共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C项是在1945年10月,双方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D项是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合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最终国民党政府未在协定上签字。C项正确。 24.(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7题)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来源:学+科+网] 【答案】B 【点拨】注意态度变化 的时间,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25.(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8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绘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来源:Zxxk.Com]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答案】D 【点拨】该题考查对中共土地革命政策内容的理解能力。土地革命中实行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项没收富农土地是错误的,B项不允许买卖是错误的,C项农民不仅获得土地使用权而且获得土地所有权。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由此可以看出是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故选D。 26.(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9题)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 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A 【点拨】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关键词是“1945年”、“ 重庆”。抗战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光 明的道路;一是蒋介石继续坚持独裁内战,黑暗的道路。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代表了中国“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的心声,即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材料信息提炼的能力,“1945年8月,毛泽东来到重庆”,结合课本知识,可推断出是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得出正确答案A。 27.(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29题)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B 【点拨】注意关键时间信息“1928年”,1928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表现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扩大和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直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损失惨重,党员数量才出现了严重下降。所以1928年红色政权的建立后导致了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B项符合题意,选B。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局部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全面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1949年,都不符合图片1928年党员数量急剧上升的信息,故排除A、C、D 28.(2008年上海高考28题)“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B 【点拨】联系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五四运动时学生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后来,除了学生罢课外,还出现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形成了三罢斗争。五四运动最终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释放了被捕学生。选B。 29.(2008年上海高考30题)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答案】B 【点拨】A项沈阳应该是辽沈战役;C项应该是平津战役;D项是渡江战役;选B项。 30.(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5题)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点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9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A 【点拨】解析1:本题考查天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2000年的传承中根深蒂固,而西方的上帝在国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由此使其政权缺乏理论根基和群众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A正确。 解析2:本题考查天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2000年的传承中根深蒂固,而西方的上帝在国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由此使其政权缺乏理论根基和群众的广泛支持。应明确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农民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难以摆脱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材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原因。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文化政策变化原因。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筹,从根本上来说,是为政治服务的。由此联想到,太平天国由反孔到尊孔的变化,也是出于其政权需要。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以宣传拜上帝教发动群众,矛头直指以孔教(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清政府,但后期则要求学尧舜,遵孔孟。前后变化说明,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32.(2009年海南高考17题)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人 绥远32008%3%80%[来源:学科网ZXXK] 湖北187763.1%2.3%8.9% 广东1500021.2%20.1%39.1% 表l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C 【点拨】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