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上册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带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1.“(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全国所有地区都设置了行省
    22.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A.秦朝军功授爵制度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23.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
    24.《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2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授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6.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7.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与下列哪些制度有继承关系
    ① 禅让制 ② 王位世袭制 ③ 分封制 ④ 宗法制
    A.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28.“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服务皇帝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同意
    29.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30.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
    31.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
    A.州-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行省-路-府-州-县
    32.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御史台
    3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34.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参知政事
    3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反映的实质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3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37.“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38.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三司 D.内阁
    39.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  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40.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到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
    ①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参与决策 ②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 ③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④废除丞相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4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