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灵寿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011.9)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假设甲、乙、丙、丁是西周时代的人,请判断那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C. 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 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但德才兼备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3. 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动摇 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分封制的动摇 D.周王至尊地位的动摇 4.“(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5. 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 A. 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 6.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 7. 电影《英雄》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关于秦始皇是不是大英雄的问题,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秦始皇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A.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D.留下的万里长城和秦陵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 8.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9.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 10.嬴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 A.嬴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 11.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本质意图是 A.统一全国交通、文字和文化 B.打击东方六国残余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D.方便皇帝出巡和军事上控制全国 12. 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其中秦朝担任此职责的官员是 A.御史大夫 B.太尉 C.刺史 D.通判 13. 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里提到的选官方式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 清朝学者徐大椿《道情》中写道,“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作了欺人技……”由此可见,作者抨击 A. 八股取士 B.读书无用 C.经世致用 D.考试作弊 15.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16. 在中国戏曲或民间故事中,往往有这样的情节:某人自己或家人蒙受了冤屈,从而发奋读书,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然后昭雪世间冤屈,惩处贪官恶霸。从上述内容中推断最准确的可能是他当上了 A.汉朝的刺史 B.唐朝的丞相 C.秦朝的御史大夫 D.元朝的监察御史 17. 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雍正皇帝时这套制度得到空前强化。在这两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B.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C.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科技的进步 18.“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外国输华商品增长三倍,中国原料出口也相应增加,中国入超趋势增强。”上述情况表明 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②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在正当的商品贸易中,中国一直占优势 ④中国已经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A.①③④ B. 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9.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20.《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21. 义和团揭帖中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摒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以上材料反映义和团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④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