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B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赫鲁晓夫改革之后,涉及到工业等其他领域,取得过一定成效。 10. (2010•福州模拟)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D 根据图示内容及所学知识,不难判断①②③的正确性,④所述“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1.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 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 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较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的信息,即赫鲁晓夫改革的长远影响(较为积极的一面)。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尤其是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从而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12. 下列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修补 B.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C. 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 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解析: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3. (2010•福州模拟)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是谁导致了苏联解体?根据教材可以知道此人正是当时主持改革的戈尔巴乔夫。 14.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 军事力量的削弱 B.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 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解析:D 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15. 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彻底打破了斯大林体制 B. 改革内容与新经济政策的规定有些相同之处 C. 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象 D. 在农村的改革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 解析:D 戈尔巴乔夫的农业改革没有取得大的效果。 16. 阅读下列材料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请回答: (1)从这段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 你怎样认识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 解析:个人崇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存在。 答案:(1)赫鲁晓夫执掌政权后也搞起了个人崇拜。 (2)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固然有斯大林本人的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因此赫鲁晓夫把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的错误完全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是不科学的。 17.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三位历史人物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2)他们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以上史实说明了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