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实行按劳分配制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 ④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D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涉及按劳分配。 2. (2010•福州模拟)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C 根据题干内容,不难判断①②③的正确性,本题较难判断的是④。评判什么是社会主义方向,主要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入手。经济方面,看它是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方面,看它是否坚持人民民主。显然在赫鲁晓夫改革中,这都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他还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的。 3. 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苏联工业增长,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C “玉米运动”最终失败了。 4. 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提倡“玉米运动”,主观目的是缓解粮食困难的压力,客观结果却造成粮食最终减产。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违背自然规律 B. 没有考虑农民利益 C. 改革重点不在农业 D.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阻碍 解析:A 赫鲁晓夫不顾及自然规律,强制发展玉米,导致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5. 赫鲁晓夫改革值得肯定的是( ) A. 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C. 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 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 解析:B 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于冲击了旧的体制,但本身没有新的发展。 6.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日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高估计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B.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 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对市场机制的排斥 解析:C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此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能再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了。 7.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性是( ) A. 基本上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内进行 B. 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 C. 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解析:A 两人的改革都是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前提下的改革。 8.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 ) A. 苏联解体 B. 苏联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 使东欧国家得到了发展 解析:A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9.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得最早 B. 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 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