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文言文攻略:常见文言虚词用法(4)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高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用作连词。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纵使”;或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如: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与妻书》)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2.用作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前后两件事紧相衔接,或表示两种情况紧相联系。可译为“立即”“马上”“就”等。例如:
    (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
    
    “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例如: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3.复音虚词“虽然”。
    现在汉语用“虽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例如: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1.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例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例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例如:
    輮使之然也。(《劝学》)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