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文言文攻略: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高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