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江西省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0-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西省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生涯规划一词出现之前,学者们都是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研究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帕森斯所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就是在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将二者相结合、相对照、再匹配的理论。帕森斯之后,舒伯拓宽了生涯规划的内容,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职业是相对固定的,是使不同特质的人去匹配不同工作的需求。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个别发展”,人的职业生涯是发展变化的,是让工作来贴近人的生活。从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生涯”一词的含义也丰富起来,“生涯”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着重指一个人的职业或行业。与普通的工作不同。“生涯”一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具有某种发展前景的职业;二是指连续性的、稳定的职业。舒伯认为,只关心人的一两次职业选择是不够的,应该关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
    因此,舒伯创造性地用“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个人生活的广度,即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主要的生涯阶段;个人生活的空间。即个体所扮演的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这九种生涯角色。舒伯还将生涯发展阶段和在各个阶段人的角色结合起来,提出每个阶段的人都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在不断探索发现、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生活模式,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舒伯认为,15~24岁是个人认真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的黄金周期,这一时期又细分为三个小阶段,试探期(15~18岁)、转换期(18~22岁)和试验并初步承诺期(22~24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而高中阶段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中的“试探期”。其主要任务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并形成暂时性的决定,而且需要不断地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把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
    (摘编自《一文读懂“什么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二: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后发问,大学就业指导为何总是“水水的”?网上猛搜信息,线下四处打听,“大数据填志愿”颇受欢迎,号称“顶级专家一对一辅导”的机构大有市场……这背后站着的一个个迷茫的考生、焦虑的家长,都指向同一个话题——生涯规划教育。
    现实中,关于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是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的,而且是“被开始”的。很多人选择学校、专业,最看重、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专业如何倒在其次——选专业靠感觉、凭印象,甚至完全依赖家长。也因此,很多网友后来吐槽,现在眼睛里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袋里进的水!
    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志向很懵懂,对不同岗位的选择无所适从,甚至对就业有抵触心理……近年来,“慢就业”火热,这背后有观念变迁等因素,但职业教育和指导也“难逃干系”。不少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重视不够,老师多由学院辅导员“客串”,不少学生只为混学分,其效果可想而知。
    生涯规划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就业市场、劳动者大军建设,如此重要的事情,必须高度重视,早做打算。
    着眼长远,要强化顶层设计。目前,碎片化的就业指导,距离需求相去甚远;零星、不成体系地开展,更难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门不妨加强统筹谋划,出台专门的教育计划、指导方案等。比如在英国,学校会为9~11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善的生涯教育规划;在日本,初一至高三的学生都有一门生涯指导课程;等等。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这离不开系统的制度设计,需要专业的师资支持,没有长远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动,很难完成。
    立足当前,可以做的也有很多。各高校有必要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立足实际,着力补齐短板,把“水课”变成“金课”。对中小学来说,当前一些学校已有相关尝试,今后不妨投入更多资源,步子迈得更大些。主动与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比如国外学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去不同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每学期轮换,企业会安排优秀员工招待,甚至还专门配备职业启蒙志愿者……多方合力,让孩子对自己、对职业、对今后的生活有更多认识和想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将其转变成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这是学生最需要的“干货”,也正是教育者、社会的责任所在。
    (摘编自《“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开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楚个人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是“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前提。
    B.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从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去思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
    C.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人学”阶段,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身和对岗位的认知等方面。
    D.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就业有抵触,对岗位选择无所适从的“慢就业”心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生涯规划,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与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相比,前者内容相对丰富。
    C.根据舒伯的黄金周期说法,生涯规划教育至迟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开始。
    D.现在的学生在报考大学及专业时,有了从看重、计较分数到看重专业的变化。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梁从诫没有按照母亲林徽因的期望选择清华建筑专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北大攻读历史。
    B.毛泽东结束了为期五年半的师范求学生涯,立刻投身革命事业,为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
    C.面对就业压力大、专业对口难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导致报考人数居高不下。
    D.湖南考生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绩,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身份报考了自己钟爱的北大考古专业。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这句话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所启发。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
    5.高中生为什么要重视“生涯规划教育”?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邻粮行
    张明重
    嘉庆年间,河南西南部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尤以豫西南赊店镇附近最为严重。一时间灾民纷纷涌入镇内,拖儿带女,沿街乞讨,哀号连天,弄得人心惶惶,集市大乱。
    作为镇上粮行的扛把子,德邻粮行的掌柜张天德决定在镇西的寨墙外设立粥棚,每天为灾民施舍粥饭。拿定主意后,张天德就来到位于北兴隆街的聚财粮行找掌柜马聚财商量。聚财粮行是镇上另一家有实力的粮行,经营规模和德邻粮行不相上下。张天德寻思着赈济灾民是一件大事,单凭自身一家粮行肯定不行。其他粮行规模较小,实力不行,根本没有能力应付这样的事情,也就不让他们参加了。
    见到马聚财,张天德直截了当地向他说明了来意。听了张天德的主意后,马聚财马上叫苦连天,对张天德说:“天德兄别看我的生意做得不小,但盈余不多,至今还欠着北方粮商的货款,店里的存粮也不多,实在是没有能力撑起这个事情。再说了,在商言商,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这不赚钱还赔本的买卖,只有傻子才愿意干。”张天德苦口婆心地劝马聚财和自己一起干,也算是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积一分德行。马聚财不仅不答应,还说起了风凉话:“天德兄,既然是积德行善的好事,你一个人干吧。我福薄命浅,承受不住。再说了,我还想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笔小财呢。”
    见劝不动马聚财,赈济灾民的事又刻不容缓,张天德决定自己干。回到粮行,张天德立即让账房先生写了几十份告示,大意是德邻粮行从明天开始在镇西的寨墙外设立粥棚,每天中午免费为灾民提供粥饭,请大家相互转告。写完后,张天德让伙计在灾民集聚的地方张贴,又让伙计们买来三口大锅和相关的物品,在镇西寨墙外支起了粥棚。
    第二天上午,镇西寨墙外人山人海,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灾民。三口大锅热气腾腾,白花花的大米在锅中翻滚。为了保证灾民都能吃到粥,张天德告诉伙计,三锅不够了继续熬,要加足大米的量,确保灾民们都能吃饱。
    二十多天下来,德邻粮行的粮食所剩无几,已经不能满足灾民的需要。张天德就去找马聚财借粮。谁知马聚财不仅一粒粮食也不借,还对张天德一顿挖苦。张天德只好向他买粮,马聚财趁机把粮价提高了一倍,还说你爱买不买。
    赊店镇只有聚财粮行的存粮较多,别的粮行根本无力供应。但是为了灾民,张天德一咬牙,还是按马聚财出的价格买了粮食。
    经过这场灾难,德邻粮行彻底垮了,粮无粮,钱无钱,伙计四散。张天德只好关了店铺,靠给别人干点儿杂活儿勉强度日。而借机发了大财的马聚财在街上碰到张天德,就连挖苦加讽刺,张天德只能苦笑了之。
    就这样过了两年。一天,张天德干完活儿往家走,路上又碰到了马聚财。马聚财扬扬得意地对张天德说:“人要是财运来了,拦都拦不住。这不,今年北方遭了旱灾,朝廷在我们这里高价收购粮食。我准备了银两,准备收购几万斤卖给朝廷,要大赚一笔。”说完,仰着头走了。
    真是造化弄人。张天德苦笑着回到家中,刚想休息一下,突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张天德出门一看,只见外面来了几十辆运粮车,上面装满粮食。张天德心想这一定是马聚财收的粮食,这个人虽然心狠,但做生意还是有一套的。
    可是运粮车到张天德面前停了下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来到张天德面前,双手一抱拳,说:“张掌柜,别来无恙?”张天德一愣,他对眼前的这位老人的确没有什么印象,记不得什么时候见过他。张天德也连忙双手抱拳,说:“幸会幸会,不知您有什么事?”老者说:“我们给您的粮行送粮食来了。”张天德苦笑着说:“老人家,您有所不知,我早就不做粮食买卖了。您要是有粮食卖,还是到其他粮行去看看吧。”
    老人微微一笑,说:“我们的粮食只卖给您。当年要不是您仗义施粥,我们早就横尸荒野了。我们今天是来报恩的。”
    张天德明白过来了,他激动得语无伦次,好久才说:“我就是收了您的粮食,也没有钱给你们呀!”老人说:“我们赊账,您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这不,我们把您原先的账房先生和伙计们也都找回来了。”
    这时,人群中走出了几个人,正是原先德邻粮行的账房先生和伙计。账房先生上前拉住张天德的手,说:“老掌柜,我们还跟着您干。我们现在不要工钱,等生意好了再说。”回头又对几个伙计说:“伙计们,开张收粮了!”
    马聚财一看德邻粮行又开张了,连忙以高出德邻粮行两成的价钱收购粮食,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粮食卖给他,也没有人愿意到他的粮行去买粮,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冷清,最后只好关门歇业了。
    德邻粮行生意又恢复了。南来北往的粮商得知张天德仗义疏财的事情后,都愿意和德邻粮行做生意。德邻粮行的生意越做越大,比以前还要红火。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聚财认为自己福薄命浅,承受不住积德行善的好事,所以拒绝赈济灾民一事。
    B.张天德为赈济灾民,不仅将自己粮行的粮食全部捐出,还到聚财粮行高价采购。
    C.马聚财是个善于投机取巧、吝啬的商人,作者为他取名“聚财”可谓别有深意。
    D.虽然张天德的德邻粮行一时遭遇窘境关闭,但他的仗义疏财让粮行再次兴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将张天德与马聚财在对待赈济灾民一事上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主题。
    B.小说在塑造张天德这一形象时,采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人物形象生动。
    C.小说情节设计紧凑巧妙,自然环境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D.小说以喜剧方式结尾,给读者以欣慰愉悦之感,反映出人们朴素美好的愿望。
    8.小说以“德邻粮行”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与亲旧俱南从表。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干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罢朝,太祖令曰:“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公,为众所惮,不宜有此。然人情难保,要宜考核,两验其实。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太祖不听。
    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咨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自春夏以来,民穷于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于节俭。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后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
    B.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
    C.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
    D.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市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核/臣窃不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辟,皆不就”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的“就”字含义不同。
    B.“魏国既建”与“肴核既尽”(《赤壁赋》)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C.“所以不听”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D.“方今之要”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玠和崔琰都忠正清廉受到曹操重用,他们选拔官吏以节俭为首要条件,和洽不同意这种做法。
    B.对于毛玠诽谤曹操的事件,和洽认为要分辨是非曲直,对事件要调查确实,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
    C.和洽认为消除天气反常的办法在于节俭,关键是减省劳务繁杂的徭役,减免其他的多余事务。
    D.和洽信守节操,为官清廉,家里贫穷以至于靠出卖田宅生活。魏明帝知道后,加赐给他粮谷绢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
    (2)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
    14.和洽推测毛玠可能没有诽谤曹操,而是被人诬陷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淮城感兴
    张绍文①
    举杯呼月,问神京②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牧时著数宜紧③。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④,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举杯呼月”落笔不凡,举杯问月的举动表现了词人因无人倾诉而压抑的心情。
    B.“宫阙腥膻,衣冠沦没”两句是说汴京失守后文物荡然无存,敌人肆意抢夺。
    C.“天地凭谁整?”使词的意境提升,这个“谁”是包括词人在内的千千万万爱国志士。
    D.“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三句是说词人萌生了凌空飘然,超脱俗世的思想。
    16.有人评价这首词“像是一篇用词的形式来写的政治论文”,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会赞许你是仁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礼记·大学之道》中,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桐油由于附着力强、容易干燥、光泽度好,因此用途广泛,可作为防水涂料用来刷制油纸伞、木盆、木桶甚至是木船。据史料记载,明代郑和在修整宝船时,每年秋天都要上一次桐油,可见桐油为郑和下西洋立下了  ①  。
    然而,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现代文明  ②  。很快,由化工纺织面料制成的遮雨伞和防晒伞涌入市场,它们款式新颖、折叠自如、携带方便,不需要刷桐油;同时,各式各样经济轻便的塑料桶、塑料盆取代了木桶、木盆,它们也不用上桐油……与桐油相关的营生渐渐不被重视。
    近些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  ③  ,原生态的东西越来越受到青睐,纯天然的物品也越来越珍贵。桐油因为具有耐酸、耐碱、耐热等,所以被广泛地用于车船、渔具、电器、日用品等的制作工艺中。此外,由于纯天然且气味芳香,用桐油替代油漆的绿色家装时尚正悄然兴起。
    “油桐花/油桐花/满山遍野是你家/春风吹来哗啦啦/飘飘洒洒像雪花……”此刻,家乡的儿歌又在耳畔响起,那样好听,那样亲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叠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虽然这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古人为图个吉利,庭院附近总少不了槐树。  ①  ,早在先秦时槐树已是被官方选定的绿化树种之一。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的庭院有“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的说法。
    ② ?原来是方便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上朝时找准自己的站位,即所谓“三公位焉”。先秦时的厚槐之风影响深远,清陈淏子《花镜·花木类考》“槐条”记载:“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槐树还是后世皇家宫苑内必植之树,故  ③  。此外,衙门、学校、街巷也都喜欢栽植槐树。西汉时,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
    B.原来是方便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上朝时找准自己的站位。
    C.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
    D.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
    八、材料作文
    女孩和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走在冷风中,饥寒交迫的她,停在一家面摊面前。面摊老板是一位和蔼的老奶奶,看她可怜,给她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老奶奶问她怎么了,她就把跟妈妈吵架的事说了。听完后,老奶奶说了一段话: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为什么还要跟她吵架?
    材料二:
    主持人问道: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留给最爱你的人?周国平回答说:因为你知道外人不会惯着你,可能反手就是一巴掌。而你也知道家人不会离开你,所以才有恃无恐。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脾气与成长”为话题,联系新时代生活的特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