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合质量测评摸底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6-1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B
    2.A
    3.D
    4.①材料一先从二十四节气写起,引出古代科技,指出其现代价值;进而分析科技史研究的意义。以举例、对比等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先阐明中国古代气象学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突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引出气象科技文化遗产;最后指出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5.①科学探索与发现没有止境,科学领域的工作具有累积性。如材料中对日月运行的算法。
    ②科学工作者应该审视以往研究的内在逻辑和现在的演变过程,得出更为合理和正确的理解。如材料中提及的辉格史观的适度运用。
    ③科学探索与发现会更新迭代,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为新科学的诞生提供丰厚的土壤。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最重要的特点”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是说“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古代科学家重视观测记录而轻视理论研究”错,在郭守敬时代,日月食的计算仍有“当食不食”并且无法解释,应与当时的研究条件和能力受限有关,而非当时“科学家重视观测记录而轻视理论研究”。
    C.“气象学制约天文学的发展高度”说法有误,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气象物候学更重要的本质属于天文学,从某种角度而言,天文学的发展高度对气象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选项中的说法于文无据。
    D.“只有……才能”说法绝对,从原文“深入认识二十四节气,可以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气象科技发展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为世界气象科技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构建中华气象科技文化体系”可以推知。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只有以现代标准评判古代科学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否定中才能深入地解决科学发现中的重要问题”强加条件关系,科技史研究可以让我们以现代标准来考察评判古代科学的成果,从而进一步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而非或者不一定都是“不断否定”。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7段,第1、2段“二十四节气大部分是以气象物候之名,但实际上,它们更重要的本质属于天文学”从二十四节气写起,引出古代科技;第3段“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这些不可复现的历史记录为后人追溯和重现历史现象,发现长期规律准备了宝贵的资料”指出其现代价值;第4段“古代科技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研究者、科学史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讨、发表的众多专业和科普著作,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历史长河里的科技之光。而科技史研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某一学科的具象上的启迪,它拥有着更多内涵”分析科技史研究的意义,第5-7段“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蒂文·温伯格在《第三次沉思》中指出”“我们似乎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古希腊天文学从柏拉图时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三维几何模型”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现象层次上,忘记了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未知问题的瞻望”“相对于其他文化领域,科技领域更需要多样性观点和宽容精神,需要批评和争鸣”进一步阐释科技史研究的意义
    材料二共有4段,第1段“中国古代气象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阐明中国古代气象学的文化内涵,第2段“气象科技史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中国传统古代气象学理所当然成为第五大传统学科。其中,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传统气象科技知识等,对于形成这个结论功不可没”指出古代气象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突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地位;第3段“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气象遗存,即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引出气象科技文化遗产;第4段“挖掘二十四节气在内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对实现气象现代化和气象科技创新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气象强国建设”指出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及其中国古代对日月运行的算法,在唯象理论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我们似乎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古希腊天文学从柏拉图时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三维几何模型,托勒密时代提出了地心说,并为一千五百年之后哥白尼科学革命准备好了舞台”可知,科学探索与发现没有止境,科学领域的工作具有累积性。如材料中对日月运行的算法。
    结合材料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蒂文·温伯格在《第三次沉思》中指出,我们在研究古代科学的同时,不得不采取某种程度的辉格史观倾向,以现代标准来评判古代科学的进展水平”可知,科学工作者应该审视以往研究的内在逻辑和现在的演变过程,得出更为合理和正确的理解。如材料中提及的辉格史观的适度运用。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相对于其他文化领域,科技领域更需要多样性观点和宽容精神,需要批评和争鸣,因为我们无法事先评判哪一种新思想是正确的,更无法通过计划书来决定原创新科学的诞生。这样,才能为促进原创科学技术的产生提供丰厚的土壤”可知,科学探索与发现会更新迭代,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为新科学的诞生提供丰厚的土壤。
    6.A
    7.D
    8.①所谓“魔鬼”,是指朗特纳克侯爵作为旺代叛军首领与共和国军作战的顽固、狠辣、冷酷、残暴。
    ②所谓“上帝”,是指朗特纳克在三个孩子性命攸关之时放弃逃生的最后机会施以援手的仁慈。
    ③“魔鬼身上的上帝”则把朗特纳克的冷酷与仁慈集于一身,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真相,从而展现出人性的弱点与伟大,引人深思。
    9.①正面刻画。小说综合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等手法塑造人物,如听到孩子母亲痛苦的呼救声后从甬道折回的仁慈,在烈焰焚烧中临危不乱的沉着冷静,在面对众多共和国军队伍的从容不迫。
    ②侧面烘托。小说善于运用场景描写来刻画烘托人物,如烈焰肆虐但侯爵敏捷自如,如走下楼梯时士兵、旁观者等人的反应刻画出侯爵的威严等。
    ③议论抒情。如“他的多么高尚又多么昧黑的良心被这天真纯洁的女孩迷惑了,他吻了她一下”,综合运用议论、抒情和描写的手法,刻画出侯爵冷酷和仁慈的两面。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B.“目睹整个仓房被烈火包围燃烧,原本已从甬道中逃出的朗特纳克放弃了可以成功逃跑的机会”错误。结合“她发出了一声可怕的喊声”“侯爵听到了这喊声……向他刚才逃出来的那条甬道再走进去”分析,朗特纳克原路折回,另一个重要甚至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听到了孩子母亲的“可怕的喊声”。
    C.“厌恶与鄙夷的口吻”不当,此处应该是小孩得以获救的欣喜与释然。
    D.“几个老近卫兵被朗特纳克侯爵在危急时刻施以援手而感动”错误。几个老近卫军的呜咽不是因为被朗特纳克的举动所感动,而是三个孩子得救的喜极而泣。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大团圆”错误,文章结尾并非大团圆式结局。小说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首先解释标题含义,“魔鬼”和“上帝”是西方宗教中相反品行的代表,朗特纳克有着“魔鬼”的一面,也有着“上帝”的一面。就“魔鬼”而言,则代表是朗特纳克人性中的凶残、邪恶和冷酷,“上帝”则代表朗特纳克善良、正直和仁爱的一面。
    结合“侯爵回答:‘国王万岁’”“他把她交给拉杜的时候,他的多么高尚又多么昧黑的良心被这天真纯洁的女孩迷惑了,他吻了她一下”“侯爵又回到满是火焰的大厅里。乔治特一个人在里面。他向她走过去。她微笑了。这位铁石心肠的人觉得自己的眼皮有点润湿”及注释内容分析,节选部分侯爵有“魔鬼”的一面,“魔鬼”意味着人性中的凶残、邪恶和冷酷,小说中的朗特纳克是旺岱叛军首领,自觉维护腐朽没落的势力,对资产阶级革命而言有“魔鬼”的一面。
    结合“于是他弯下腰,走过他刚才逃出来的拱门,向他刚才逃出来的那条甬道再走进去”“这位可怕的老头站在窗口上,搬动着一架高长的梯子……拉杜惊喜欲狂地伸出手来接过梯子,紧紧地把梯子拥抱着”“侯爵又不见了,一会儿又出来了,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侯爵抱的是他随手抓到的头一个孩子”“侯爵又不见了一会儿,然后又带着雷尼·让回到窗口”“侯爵又回到满是火焰的大厅里。乔治特一个人在里面”“侯爵到了下面,离开梯子的最后一级,把脚踏到地面上的时候,一只手落到他的衣领上”等分析,“上帝”的一面则表现在不顾生命的威胁,努力去救对手的孩子。在连绵的战火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遭到威胁时,朗特纳克却能跨越心里的藩篱,挺身而出,救人于火海中,闪耀着善良、正直和仁爱的光辉,说明这个魔鬼心里也有上帝。
    节选部分写的主要人物就是朗特纳克,重点表现的是他“上帝”的一面,所以以“魔鬼身上的上帝”为题,是对本节选部分情节的最贴切概括。通过朗特纳克的行为,可见在生命面前,阶级不同不是阻碍,进而表现了标题也暗示主旨——歌颂人性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这个标题用矛盾性的词语,彰显了歌颂战争中人性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复杂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结合“侯爵摸了摸衣袋,摸到了铁门的钥匙。于是他弯下腰,走过他刚才逃出来的拱门,向他刚才逃出来的那条甬道再走进去”“转眼间他们已经从上到下一级一级地站满了梯子”“然后他不慌不忙地,慢慢地,高傲地,跨过了窗台,他没有回头望一望,就挺直身子,背靠着梯级,在后面是大火,前面是悬崖的情形下,开始一声不响地走下梯子”等分析,这些都是动作描写,写他一次次救人,动作的娴熟。
    人物动作描写,“他在墙边找到了它,一直把它拖到窗口上来。他抓住梯子的一端,用体育家的敏捷手法把梯子靠着窗外栏杆的边沿滑下去,一直滑到山坳下面”,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迅速娴熟,突出了朗德纳克沉着冷静的性格和临危不乱的精神品质。结合“侯爵回答:‘国王万岁’”分析,这是语言描写。
    人物神态描写,“可是他却庄严地走进他前面的黑暗中;他们向后退,他走近他们:他的大理石似的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他的幽灵似的眼光里没有丝毫光辉”,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人物神态,既体现了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和威严,也歌颂了无情战火中人性的伟大。
    这些都是正面刻画人物的。
    场景描写,结合“一转眼火焰已经到了三层楼。于是火焰从上面照亮了两层楼的屋子。一阵强烈的亮光骤然间把三个熟睡着的小孩很鲜明地照出来”“他看见桥在燃烧着,拉·图尔格被火光映得通红”“现在整个仓房都燃烧起来了。火焰在跳舞;快活的火焰是不祥的东西”等分析,烈焰肆虐,为故事的发生提供特殊背景,营造了紧张气氛,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侯爵敏捷自如救人。
    结合“开始一声不响地走下梯子,威严得像个幽灵。在梯子上的兵士都赶快走下梯子,所有的旁观者都战栗起来,环绕着这个从上面下来的老人,产生了一种令人退缩的神圣的恐惧,仿佛环绕着一个幻影一样”分析,他开始一声不响地走下梯子,士兵、旁观者等人都战栗起来,刻画出侯爵的威严。
    结合“他把她交给拉杜的时候,他的多么高尚又多么昧黑的良心被这天真纯洁的女孩迷惑了,他吻了她一下”分析,他救人,且“吻了她一下”,表现出他仁慈的一面;“多么昧黑的良心”写出侯爵的冷酷。
    如“可是他却庄严地走进他前面的黑暗中;他们向后退,他走近他们”,在困难面前,他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勇气,表现人物的品格。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
    10.B
    11.B
    12.D
    13.(1)古代圣王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德和无比重要的道理,以此治国,能顺应天理人心,因此百姓和睦相处,上下都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美德和道理吗?
    (2)所以,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奉守孝道没有止境,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没有的事情。
    14.①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自矜;
    ②俭省节约而慎守法度;
    ③谨守富贵(富贵不离开自身)。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爱自己父母的人,绝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敬自己父母的人,绝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侍奉父母竭尽爱、敬之心,并能用此孝德教化万民,使四海百姓得以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
    “者”,解释为“……的人”,和后面的谓语之间要断开,所以应在“者”后面分别断开,排除AD。
    “爱敬尽于事亲”和“而德教加于百姓”在句式相同,结构完整,所以应让这两句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C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诗经》被视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错误。《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孔子认为士应该用尊敬之道来奉事国君,用孝道奉事上级”错误。由原文“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可知,奉事国君是用孝道,奉事上级则是用尊敬之道。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美德和无比重要的道理;“顺”,使……顺从;“用”,因此。
    (2)“终始”,止境;“患”,担心;“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可知,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就不会有危险。即,诸侯要做到安其社稷,和其民人,就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自矜。
    由原文“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可知,约俭费用,奉守法度,虽财用充足而不浪费。身居高位而无危险,就能长期保持尊贵的地位。财用充足而不浪费,就能长期保持富有。即,诸侯要做到安其社稷,和其民人,就要俭省节约而慎守法度。
    由原文“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可知,只有富贵不离开自身,然后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使国民和谐相处。即,诸侯要做到安其社稷,和其民人,就要谨守富贵(富贵不离开自身)。
    参考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曾参在一旁陪侍。孔子说:“古代圣王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德和无比重要的道理,以此治国,能顺应天理人心,因此百姓和睦相处,上下都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美德和道理吗?”曾参离开座位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说:“我不聪明,怎么能知道这个呢?”孔子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所有的教化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你坐下来,我告诉你:懂得人的身躯、四肢、头发、皮肤都是来自父母而不敢有所损坏和伤害,这还只是尽孝的开始。通过建立功名来奉行孝道,自己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使父母的名声得到显扬,这才是奉行孝道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大雅》说:‘应该思念你的先祖,发扬他们的仁德。’”
    孔子说:“爱自己父母的人,绝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敬自己父母的人,绝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侍奉父母竭尽爱、敬之心,并能用此孝德教化万民,使四海百姓得以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说:‘天子有善德,万民无不仰赖他。’”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就不会有危险。约俭费用,奉守法度,虽财用充足而不浪费。身居高位而无危险,就能长期保持尊贵的地位。财用充足而不浪费,就能长期保持富有。只有富贵不离开自身,然后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使国民和谐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诗·小雅》说:“提心吊胆,犹如走在深潭边,犹如走在薄冰上。”
    不合乎先代圣王所制定的礼法的服装,不敢穿;不合乎先代圣王所制定的礼法的言论,不敢说;不是先代圣王所恭行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不敢去做。不是合乎礼法的不说,不是合乎道德的不做。说话不选择言辞,做事不选择行为,言论天下尽知,虽然很多,却没有说错一句话,行为天下尽知,却没有人怨恨厌恶。上述三个方面完全做到了,然后才能守住自家的宗庙。这就是卿、大夫的孝。《诗·大雅》说:“从早到晚都不要懈怠,要专心侍奉君主。”
    用侍奉父亲的孝心来侍奉母亲,其中的爱心是相同的。用侍奉父亲的恭敬之心来侍奉君主,其中的尊敬之心是相同的。所以侍奉母亲是用爱心,侍奉君主是用尊敬之心,而侍奉父亲则二者兼而有之。所以用侍奉父亲的孝道来侍奉君主,就会表现出忠诚;用敬爱之心来侍奉尊长,就会表现出顺从。既具有忠诚的品德,又具有顺从的品德,并以此侍奉君主和尊长,然后才能保全自己的俸禄和职位,进而能长守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的孝道。《诗·小雅》说:“无论是早上起床或是晚上睡觉,都不要玷污生养自己的父母。”
    利用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分别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种土地类型。谨慎行事,节约费用,以侍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所以,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奉守孝道没有止境,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没有的事情。
    曾子赞叹说:“孝道真是伟大啊!”孔子说:“孝道,就像上天永恒不变的规律,就像大地永恒不变的法则,是民众必须奉守的德行。天地的规律、法则,是民众应该效法的。”
    15.C
    16.①运用拟人,写出物象的生机与活力。栖息在枝头的鸟儿,跳来跳去,发出幽雅悦耳的鸣叫声,勾勒出一幅别有意趣的画面。
    ②运用衬托,刻画出作者的寂寞孤独。鸟之相依相伴、双栖双飞的快乐自由反衬出自己孑然一身、独处空房,且以动显静,以有声写无声,写尽作者的孤独与寂寞。意在言外,含蓄无穷。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C.“营造出一种欢快清新氛围,勾勒出春景的明丽悦人”说法有误。“春阴”,指春日花木之荫。初春之际,万木复苏,枝叶尚不丰茂,树荫稀疏,故曰“春阴薄”。显然,词人笔下的春光不是一片明媚,而是颇为凄凉和萧条,萧索的春色中透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①运用拟人手法,该句中拟人手法主要体现在鸟儿“对调新语”“语罢”的描写中。鸟儿本来只会鸣叫,并不会说话。但诗人在曲中却说幽鸟对语,以表达鸟儿情人(或友人)交谈的快乐,使鸟儿显得活泼可爱。
    ②运用衬托手法,诗人在曲中极写鸟儿成对成群之快乐,是运用了反衬,鸟儿能“对语”,能“双飞”,以鸟儿之欢快反衬出诗人与于彦成分别后形单影只的惆怅。顾、于二人都有志于学道,都与世俗无争,且都爱好诗文,其自以“幽鸟”作比,不为过分。下一句“语罢双飞却”,更是暗比两人的暂时分别。鸟儿“语罢双飞却”,是正衬手法。虽有暂时的热闹,但最终又落得个鸟去树空,仍是一片空寂。鸟儿飞去是由热闹到孤单的动态体现,而诗人自己看景时却一直处于静态的孤寂之中,以动显静,以有声写无声,写尽作者的孤独与寂寞。意在言外,含蓄无穷。
    17.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生、莺、幽、啄。
    18.B
    19.B
    20.①叙述的逻辑不同:从整个文段来看,叙述者明显是要落脚于对思特里克兰德的肯定,所以先说其“令人讨厌”,再说其“伟大”,更符合逻辑。
    ②情感的侧重不同:原文并不否定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的一些行为让人不解甚至厌恶,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伟大”的钦佩,先抑后扬。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勠力”指勉力、尽力;齐心合力地。“努力”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花的精力多,下的工夫大。本句语法形式为动词+副词,应选用“努力”,“勠力”不宜放在句子最后。
    第二空,“不屑一顾”指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不动声色”指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根据该动词在前文的对象“使生活变得安逸和美好的事物”,可知应选“不屑一顾”。
    第三空,“因为”用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因此”用于表结果。该句中“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妥协这根弦儿”是结果,因此前文应填表原因的“因为”。
    第四空,“孤单”指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力量)单薄。“孤寂”指孤独寂寞。根据原文“过的是……的生活”,可知此处应填客观状态“孤寂”,而非指他内心感到孤单。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受不住各种诱惑”是原因,“对世俗人情做些让步”是表现或结果。因此先说“对世俗人情做些让步”再说“受不住各种诱惑”因果倒置;
    第二处,语序不当,“受不住诱惑”的并非所有人,也是一部分人,因此“大多数人”应放在“我们”后面;“你”放在“又不能置以赞词”前面时,强调的就是“对他能抵御住这些诱惑”,原文并无此意。
    只有B项修改正确。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评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但”一般用在后半句,表示转折的语气。根据前文“为了追求它,他不但甘愿牺牲自己——这一点许多人都能做到——而且也不惜牺牲别人。他心中怀有憧憬”可知,作者在文中是肯定思特里克兰德的。因此原文中“但”后面放其伟大的语句,与前文逻辑一致。
    “但”这一转折关键词,一般语气和情感的侧重都在于后半句话。若是把“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放在后半句话中,则作者的主题情感是表达对思特里克兰德的厌恶的。而前文前半部分中,“他对名声全不在意”“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妥协这根弦儿”,说的是他看似讨厌的部分,后半部分中“他一门心思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为了追求它,他不但甘愿牺牲自己——这一点许多人都能做到——而且也不惜牺牲别人。他心中怀有憧憬”则是对思特里克兰德牺牲精神的极力赞美。因此,总结句的情感表达重点也应该是表达赞美,而不是“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这一否定含义,先抑后扬,效果明显。
    21.D
    22.①还需继续思考如何兜准底、兜好底
    ②二是要多问需于民
    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补齐短板”需要“精准施策”,“精准施策”需要“运用精准的思维方法”,这是三者前后的逻辑,同时还要考虑与“才能更好解答百姓所忧所盼”的衔接。从衔接来看可以排除AB。
    根据前后表意的逻辑,可以排除C。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句“但在兜住底的基础上”和后面“兜准底、兜好底,一是要找准重点人群”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在兜准底、兜好底方面还要继续想办法,故补写内容“还需继续思考如何兜准底、兜好底”。
    第二空,根据前句“一是……”,可知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再根据“出台民生举措前,应多问问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才能使服务更精准,考虑更周全”,可知此处是说如何兜准底、兜好底还要多问老百姓需要什么,是要所以补写内容是“二是要多问需于民”。
    第三空,由后句中“只有持续不断的新起点”可知此处是说改善民生无终点,故补写内容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23.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作家莫言所讲的两个故事为主体,其意在挖掘两个故事能够给年轻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者启示:当我们遇到人生的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华字典”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艰难,也不能熄灭心头的灵魂之火,不能放弃向上的希望和追求;“大风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艰难时刻,要站稳脚跟,咬牙坚持,艰难时刻总会过去,那时你再挺直腰身。
    写作时要从两个故事中得到应对艰难的启发。可写人生中难免遇到大风时刻,但风再大,终究会过去,对生活要有期待;生活中纵有千难万阻,无论如何都要抗争;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倒,但是不能被它打败,永远都不要放弃。具体事例可以写当下有些青年觉得压力过大,于是要“躺平”“摆烂”,这是绝对不行的,要勇敢面对压力,努力应对;可以写苏炳添的执着,面对欧美等运动员的天然优势,他从不畏惧,扎实训练,勇敢迎战;或者写我们中国,在建国初的物质匮乏、西方围堵的艰难时刻,我们没有放弃,咬紧牙关,终于渡过难关,迎来曙光。
    立意:
    1.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风再大,终究会过去。
    3.要做生活的英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