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江苏省泰州中学等十一校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联测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6-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苏省泰州中学等十一校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联测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最近,一档全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引发全民关注。《上新了,故宫》打破了大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
    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主题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在探寻故宫未知领域,“新”在获得文化新认知;另一方面,“故”在感知文化记忆与历史内涵,“新”在打造全新文创产品。
    节目实现故宫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打开了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它通过将文物变为文创、文创变为产品的方式,让故宫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打通了观众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的新通道。“故”与“新”、“旧文物”与“新创”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
    (摘编自滕华琳《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材料二:
    “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从故宫“紫禁城元宵灯会”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动质量的褒贬不一,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评论,一系列话题让我们意识到,当故宫顶着闪耀了600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在悄然酝酿着。
    不可否认,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研发上,其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显然,故宫文创自成一派,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不过,对于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责任的文物文创,再创作的尺度依据什么测量?是否需要建立行业标准?这些问题需要故宫作为“龙头”有所作为。一些文创产品同质化重、质量不够好等问题,也需高度重视。既然是文创产品,也应当符合商品价值的一般规律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既要有适合普通大众所需的生活小玩意,也需要有追求高端品位的精致工艺品。供给以创意审美为底线,无论是趣味化还是高雅范,自内而外新生的力量才是艺术表达的本真诉求和创新方式。
    故宫作为文创的先行者,在文创传播方式上常有突破。从“雍正卖萌图”开始,故宫的文物有了“深入民间”的温度和“与民同乐”的态度,故宫持续的“花式卖萌大法”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行表达。但当沉默的文物变得热闹起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时,是以突破传统保护的方式达到展示价值和传播需求,还是以更安全的方式爱惜羽毛般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些过火的宣传提醒我们,过于迎合观众的设计可能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人留下缺少自信的印象。如果说文物创新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现代创造,那么,文化顺应时代趋势被创造和利用的方式应当更加自信。
    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活化都是一条被认为能激活文化价值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呈现,开放的底线却难以衡量。对于故宫而言,关乎的是历史,是标志,“过去”的姿态固然重要,但现在以及未来更值得思考。在市场热闹、消费者追捧的背景下,引发争议的文创可能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但也让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态势。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
    相比于热度,文物资源的开发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冷思考。无论是用受众喜欢的艺术方式来表达文化审美内涵,还是通过满足商业价值来实现文化创意的结果,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岑梅玲子《从故官文创看文化遗产创意边界》)
    材料三:
    近年来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多成了爆款,让“束之高阁”的文物走入寻常生活,收获市场美誉度的同时,也成功引领了国内博物馆做大做强文创产业的热潮。这已然说明,故宫的跨界正在让沉睡的历史博物馆迈向苏醒,不仅对激活内在丰富的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和故宫超级IP(知识财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现代商业体系带来一股清流。
    一项近40万人参与投票的调查显示,超半数投票者反对故宫取消年夜饭。在某种程度上,故宫火锅、故宫年夜饭等越来越接地气的载体,体现了现实中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其实,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类似的创新之举价值几何,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的效果导向。不管是此前被叫停的“故宫火锅”,还是此次被取消的“故宫年夜饭”,只要在保证文化传承、创意融合的同时,保持质量稳定,与民众生活贴近,得到大众认可,皆是可以接纳的。支持“故宫年夜饭”,并不是意味着鼓励高价消费,而是给予消费者选择的自由。
    (摘编自孔德淇《“故宫年夜饭”该不该取消,让市场效果说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故宫文创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打通观众与传统文化互动的新通道,在深层次上对文化“温故知新”。
    B.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导致文创产品复制雷同,让文物保护和文化创新存在冲突。
    C.材料二认为,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是让文创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进而带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
    D.材料三认为文创价值的大小没有具体判断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效果,这与材料二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新了,故宫》引发人们关注,部分原因是节目在内容上让观众获得文化新认知的同时打造了全新的文创产品。
    B.故宫为遗产活化探索出了不少有效方式,但在传播方式上,因为对开放的底线不够自信,也存在低俗献媚等非议。
    C.在故宫文创掀起一波波网络热潮时,材料二站在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角度上进行冷思考,表现出了理性思维。
    D.不管文创产品与商业应该保持何等的距离,通过创新激活文物内在的丰富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应是基本共识。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化的载体,正以不同的方式与形式、履行公共教育的职能,进入寻常百姓的消费视野,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改变。
    B.从某种程度来看,文创的底线思维和高线思维都是基于文化遗产的守候: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事儿坚决不做,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的事儿都敢于推动。
    C.火锅店以乾隆《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推出皇宫特色的“圣旨菜单”以及“万寿菊花锅”,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宫廷文化,开张后一座难求。
    D.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更在于应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4.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地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4分)
    5.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家家都张贴的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某年画博物馆想就年画
    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文创活动,请结合文本内容,为他们提三条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搬家
    凌淑华
    自从买到船票,家里谁都忙起来。廊子底下捆缚好的大箱子小匣子堆叠成几个高高低低的山,堂屋里的硬木条案、茶几、贵妃床,统统用麻布袋包裹着,都靠了墙,小的架着大的摆着,长长的一排直像一只运货船。这倒怪好玩的,为什么平常不这样摆,却把这许多东西分开来呢?
    “喂,谁来坐船?”婉儿爬上靠墙放的家具,一边喊。
    “谁要坐船,来我这里买票!”英儿坐在低一级的贵妃床上叫道。静儿携着伯娘家的小妹笑嘻嘻地去打票,随后跳上船。
    “我们不坐船,爬山去!”青儿拉着小玉爬到廊下堆的箱子堆上。
    “枝儿,来坐船吧。你可以买半票。”
    “坐船不好玩,来跟我们爬山吧。”
    枝儿正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浅浅的破碟子给她的大花鸡装水喝。
    阿乙姐跳出来嚷,“这一群小猴儿,简直要拆房子了!出去玩。”她张了两臂像赶小鸡一样催促着。
    “太太,她还有只大花鸡呢,也带着走吗?”阿乙姐忽然想起一件大事似的问道。
    “不带走了。”妈淡淡地答。
    “妈,我带大花鸡走。”枝儿决定地说,“把它放在我的小竹篮里,我自己提着。”
    “竹篮子盛不下你的大花鸡,傻孩子。”
    “轮船上带不了活东西,若是带猫狗还要买票呢。”阿乙姐插嘴道。
    “给它也买一张票。”枝儿说。
    “他们把你的鸡拿去,把你关起来。”阿乙姐鼻孔好像冲进了蚊子样的哼了两声。
    “她还有一匣子鸡蛋吧。”妈在收拾东西忽然想到了。
    “趁早拿出来吃了吧,那东西带起来可麻烦死了。”阿乙姐又出坏主意。
    “不,还要留着孵小鸡儿呢。”枝儿睁大眼。
    “好孩子要听话,大花鸡和鸡蛋都不能带,船上人查出来是要拿走的。”妈正容说。
    “我不给他们。”枝儿急得脸红了。
    “不给,哼,他们把你也带走,把你做猪仔卖了,那你就永远回不得家,你不怕吗?”阿乙姐说。这回可把枝儿吓着了,“卖去做猪仔”那倒是真可怕,永远回不得家,见不了妈、婉儿、青儿、小妹、小玉许许多多人,还有,四婆也不能见,唉,那更难过了。她愈想愈没有主意,脸上退了红,渐渐变成青白。
    妈似乎看出她的为难,沉吟了一下,“枝儿,你真不舍得宰你的大花鸡,我看把它送给人吧,你要送给谁,想一想。”
    “送给四婆。”枝儿立刻答道。还是妈的心儿灵,这样子不是什么难题都没有了吗?
    “知道一定是送给四婆的,这一离开有得想呢!”妈笑着点头。
    妈说得不错,四婆喜欢枝儿正如枝儿依恋她一样。她是上了年纪头发差不多都花白的老婆子了,单人住在祠堂后面的小房子里。她倒不是常常冷清清地过日子,有时儿子从城里回来,把一手巾包白花花的洋钱放到四婆怀里,四婆就买鱼肉做许多菜出来,让枝儿在那里一同吃。四婆还有个女儿,枝儿叫她意姐,大约也是在城里,有一回她带了一包天津雪梨和北京蜜枣来,据说这是专给四婆治咳嗽的,但是四婆吃时也让枝儿先尝一口,那是甜得牙根都有些酸软的东西!
    四婆一家都同枝儿要好,枝儿也是真的离不开四婆,天天刚吃过早饭就溜到四婆家,给她喂鸭子,喂完赶鸭子下塘,坐到塘边钓小鱼,掏小螃蟹给鸭拌食,闲下来便在四婆跟前,给她拿东西,解开乱了的线团,穿针。四婆要做菜,她帮摘根去朽叶子和剥茭笋皮。烧火做饭时替她拉风箱。饭好了不等四婆让,她早把自己一份碗筷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了,四婆照例笑问,“又吃我的青菜白饭吗?”枝儿忸怩一笑,筷子已经拿在手里了。曾有两三次,被生人错认她是四婆的孙女。
    现在枝儿要去北京了,她离开四婆要怎样难过,在枝儿还没有想过。四婆呢,一向也没有提过,只昨天枝儿替她穿针时,忽然叹一口气说,“枝儿,你去了北京,没有人给我穿针了!”
    “你喊我,我就来了。”枝儿坦然答道。
    “去了北京就不容易来了!”
    “你喊我一定来。青姐姐说北京就在圣堂山后面,坐上船就到了。你站在山顶上大声叫我,我会听见的。”
    “没这样容易,小宝贝!”四婆说完接过针线来,也不做活儿,拉了枝儿的手散步到塘边看鸭子去。
    今早枝儿依了妈的话把一箱鸡蛋也拿出来捧着,叫阿三给她抱着大花鸡走去四婆家。
    进了门,枝儿把手里的小箱往四婆怀里放,说,“这都给你。”
    大花鸡在地上无聊地打转走,枝儿赶忙抓了一把冷饭洒在地上。她一边看鸡吃,说道,“她还认生,过一会儿就好了。这些蛋都是她生的,你说可以生几个小鸡?”
    “一个蛋孵一个小鸡,这里有——”四婆用手指点着箱里的蛋数道,“一五,一十,十五,加上两个,这里有十七个小鸡了。”
    唔——一群小鸡,像绒球样儿,白的,黑的,黄的在地上跳来跳去够多好玩!蹲下来看原来这些绒球都有小腿小脑袋,尖尖的小嘴,珠子似的眼睛。喝水时小脖子一仰一俯可爱极了!
    “你们明天一定走了吗?”
    “妈说一定走。今晚伯娘叫我们都去她家吃饭,阿乙姐和阿齐姐都去。”
    四婆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等我今晚送些菜给你们吃。”
    那里菜真不少,盘子挤碗儿,满满地摆了一大圆桌。正在吃得热闹,忽然阿齐姐喊四婆送菜来了。
    妈口里称谢四婆,四婆一面谦虚笑着走了出去,阿乙姐见她走后,在旁低声冷笑道。“那盘鸡还不是咱们家送去的!”
    难道真的杀了那只大花鸡了吗?
    “真的四婆宰了花鸡了吗?”枝儿忍不住回头问阿乙姐。
    “傻姑儿,快吃吧,吃到肚子里倒是真的带走了!”阿乙姐立刻笑答。
    本来枝儿已经满眼含了泪,喉咙那一阵阵咸涩,咽不下东西了。听到这句答话,她的筷子落掉地上,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选自1929年9月10日《新月》,后编入小说集《小哥儿俩》,有删改)
    文本二:
    书里的小人儿都是常在我心窝上的安琪儿,有两三个可以说是我追忆儿时的写意画。我有个毛病,无论什么时候,说到幼年时代的事,觉得都很有意味,甚至记起自己穿木屐走路时掉了几回底子的平凡事,告诉朋友一遍又一遍都不嫌麻烦。怀恋着童年的美梦,对于一切儿童的喜乐与悲哀,都感到兴味与同情。这几篇作品的写作,在自己是一种愉快。
    (选自凌淑华《〈小哥儿俩〉自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枝儿并不想放弃她的好伙伴大花鸡,却在大人的劝说和哄骗中不得不妥协,选择送给她最信赖的四婆。
    B.枝儿与四婆年龄悬殊,但她同情独居的四婆,这份同情心使她依恋四婆,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C.阿乙姐是成人世界的代表,生活的不顺和心态的麻木使她漠视孩子的关注,不去顾及孩         
    子的心理感受。
    D.从文本二来看,“枝儿”就是小时候的作者,可以看出童年的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记忆。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枝儿的出场颇有特色,与其他孩子的嬉闹不同,她坐在门槛上,给大花鸡装水喝,刻画了一个安静、乖巧的形象。
    B.小说叙事多采用对话形式,人物对白个性鲜明,如搬家前枝儿与四婆的对话,表现了她对四婆的依恋之情,充满童趣。
    C.小说细节描写出色,如四婆接受枝儿送来的鸡后,“沉吟了一会儿”就表现了她矛盾痛苦的内心,也为下文送鸡肉埋下伏笔。
    D.小说题目为“搬家”,但对此并未过多着墨,而是围绕如何处理大花鸡展示了人物的言行与心理,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8.采用儿童视角叙事是文本一的重要特征,请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好处。(4分)
    9.文本二说,作者“对于一切儿童的喜乐与悲哀,都感到兴味与同情”,请谈谈文本一有哪些“喜乐与悲哀”,作者为什么对这些“都感到兴味与同情”。(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
    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回:“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樊英传》)
    【注】①玄纁:指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
    B.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
    C.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
    D.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辅,汉代时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文中意是后者。
    B.博士,职官名,秦、汉时设置。因其掌通古今,以备咨诣,具有学术顾问的性质。
    C.公车,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征召及受理章奏,也是应召者所诣之处。
    D.万钟,指朝廷发放或赏赐给官员的优厚的俸禄。“钟”是古代的一种量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英学识渊博,虽隐居治学,学者仍慕名前往拜师。州郡和公卿因此推荐他做官,他都不应。
    B.樊英刚正不阿,面对皇帝的威慑,他针锋相对。皇帝虽折服不了他,但依然很敬重他。
    C.樊英多次拒绝征诏,后勉为其难担任五官中郎将,又称病重。后皇帝恩准他辞官归隐。
    D.樊英身体不适,妻子派侍女探望问候,樊英起身回拜,可见樊英是一个端谨重礼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
    (2)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
    14.樊英颇有治国之能,为何担任要职后却“无奇谋深策”?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①
    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③。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④
    【注】①本诗作于崇宁三年(1104年),这一年黄庭坚被贬宜州。②山胡:一种善鸣的鸟,画眉科噪鹛属。③本句后有原注:旧诗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该句出自黄庭坚元丰六年(1083年)所作《夜发分宁寄杜涧叟》。④这两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阁诗》中的句子“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极目回望,只见云烟迷茫,唯有归鸿高翔远引。此时作者难免想象,要是能随归鸿北去,早日度越关山,到达宜州就好。
    B.“第四阳关”化用了王维“西出阳关”句意,极言此地之荒僻遥远,行云都不再飞渡,而人却不得不跋涉渡越。
    C.王勃的原诗用画栋珠帘,朝云暮雨来描摹滕王阁的胜景,凸显其雄奇高峻,本诗则借以描写想象中的暮年生活图景。
    D.本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无论是云烟归鸿,还是山胡子规,其实都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16.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种树郭橐驼》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天性,须做到“   ▲  ,   ▲  ”,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
    (2)《望海潮》中,把当时北宋时的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的两句是“   ▲  ,   ▲  ”。
    (3)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性情,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犁铧翻开沉睡的泥土、种子播入希望的田野――大江南北依次进入春耕时节。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底线,是民族复兴的砝码;粮食,是安民之本,是稳市之要,是备荒之策,是恤农之法;粮食,是应变局、开新局、稳大局的底气,更是全球博弈的杠杆!站在“十八连丰”的新起点,中国始终怀着这样的清醒:越是连年丰稔,越要______;越是身处顺境,越要“______”。中国只有全球不到9%的耕地,气候的复杂多变,土壤类型的错综不一,但中国让瘠土变成了沃野,让荒原吐出了新绿,圆了世代农人 的“温饱梦”“致富梦”!
    雨水已过,那春,唱着跳着排闼而来。新绿正拂过塞北江南,新的希望正悄然______,新的丰收正在生根发芽,朋友,且潜心耕耘吧!只要在春天里洒下汗水,就会岁稔年丰,仓廪可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防微杜渐   无时思有时   孜孜以求   萌发
    B.居安思危   无时思有时   梦寐以求   萌动
    C.防微杜渐   有日思无日   孜孜以求   萌动
    D.居安思危   有日思无日   梦寐以求   萌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只有不到全球9%的耕地,气候复杂多变,土壤类型错综不一
    B.中国只有不到全球9%的耕地,复杂多变的气候,错综不一的土壤类型
    C.中国只有全球不到9%的耕地,气候复杂多变,土壤类型错综不一
    D.中国只有全球不到9%的耕地,复杂多变的气候,错综不一的土壤类型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下列各项中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段运用两种修辞手法,阐述了粮食的重要性和保障粮食生产的方法。
    B.文段从复句到分句再到短语都运用了排比,紧扣“粮食”这一话题,层层铺开。
    C.“压舱石”“底线”“砝码”“底气”“杠杆”等喻体使对粮食特征的阐述真实可感。
    D.排比让文段内容集中,气势充沛,节奏鲜明,将抽象的说理具体化,形象生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提出碳中和要从气候变化说起。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深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高温热浪、极端强降水等气象灾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导致全球百万人死亡。我国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基于此背景,2020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根据中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数据,煤炭的占比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72.2%下降到如今的57%。近年来中国一直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中国还将持续对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燃料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
    21. 如果三段材料是中学生小李就自己的三个疑问上网查询到的相应答案,小李有哪三个疑问?请简要表述,每个问题不超过15个字。(6分)
    22. 请根据上文信息,结合右边重点国家碳排放
    总量情况,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 根据图表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现状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困难是________。(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迅速》中说,有些人只追求表面上的快速,把本未结束的事草草了结,其结果是一件本需做一次的事,却不得不回头重复多次。
    鲁迅先生在《补白(三)》一文中论及“战斗”时谈到,即使慢,纵令落后,驰而不息,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2022年4月,面对新冠疫情多点爆发的局面,中国政府果断提出,抗疫工作应以快制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