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1.A【解析】A项,灾祸。
2.【解析】A项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3.B【解析】《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4.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两朝’指东汉和蜀汉”错误,“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5.B【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词的前二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时伤世的意味。”错误,《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并没有表达客居的凄凉意味。C.“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错误,“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D.“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是诗人被贬朗州后写的,表现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诗情。
6.答案:D解析:D项,“人们是比较乐于接触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基础较好”于文无据,图表只能说明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并不能反映更深层次的东西。
7.答案:C解析:C项,强加因果,政府“包办传承”和社会参与度不高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面临的问题,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8.答案:D解析:D项,“只要我们注重孕育和培养‘工匠’,非遗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传承”说法绝对,“孕育和培养‘工匠’”只是能让非遗得到很好的传承的一个因素。
作文参考资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明确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即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观察绘画对象,进而抓住其精神实质、内在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概括和取舍,从而造就既有广大意境又有精微细节的画面。
徐先生对绘画的要求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一 、关于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共有两段话构成。第一段话陈述徐悲鸿先生对绘画的要求是“致广大,尽精微”,并对此进行了解释。要造就既有广大意境又有精微细节的画面,需要画家在表现对象时,从整体入手,抓住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对细节则要精妙处理并善于取舍。“致广大,尽精微”在艺术创作中是一个辩证关系,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在绘画技法上,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细节的关系问题。绘画既要观照整体,也要讲究局部细节;既要突要互相配合,互相成就,才能绘就具有统一性、整体性与概括力的画作。徐悲鸿用“致广大,尽精微”来概括自己的核心艺术思想,并用作指导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的基本准则。
“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出自《中庸》,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它的内在精髓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和谐。中国古人注重整体思维,追求由博返约。“尽精微”的目的是“致广大”,而“致广大”的结果又促进了“尽精微”。因此,“致广大”与“尽精微”是相辅相成的。“致广大而尽精微”,要求人生在站位上要高,格局要大,目标要宏,视野要阔,胸襟要廓;在为人做事上,要注重细节,出整体性,也要善于对细节进行取舍;整体应照顾到局部,局部细节要服从整体,两者关注小节,善于从易小之事上入手,精益求精。这句话凝结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智慧,启示我们干事创业要把握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既要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要落实落细、积微成著。它的思维精髓是:仰望星空,而脚踏实地。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借“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第二段话实际上可以说是写作的引导语,共有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明确了写作内容,第二句话暗含了写作指令。
二 、关于符合题意
考生可从四个层面去把握题意:
一要明确徐悲鸿先生对绘画的要求是“致广大,尽精微”;二要结合材料明确“致广大,尽精微”的含义;三要讲清楚“广大”与“精微”的关系;四是可将徐悲鸿先生对绘画的要求延伸到处理社会生活领域的问题。
考生可以结合文字材料阐述自己对于“致广大,尽精微”的具体理解,可以是艺术创作领域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领域的,在这范围内写作,都属于符合题意。在写作时,要扣紧“广大”和“精微”,并准确解读其含义,将理论联系具体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见解。
三 、关于写作指令: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此”是指题目所给文字材料;“你”是指考生,也就是写作者;写作任务是将阅读题目所给文字材料后的思考与感悟写成一篇文章。
四 、参考立意:
1.“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
2. 胸怀大局,积微成著
3.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4. 思想认识上“致广大”,担当任事上尽精微
5.中国梦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梦想
范文: 致广大,尽精微
著名画家徐悲鸿“致广大,尽精微”的绘画要求,在社会的其他领域都是适用的。“致广大,尽精微”这一理念也被许多名人提到过。我们在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该秉持这一理念,既要有大局观,也要精到对细节的处理。
毛泽东同志曾在井冈山上说过:“在井冈山上不仅要看到湖南、江西,更要看到全世界。”这体现了他“致广大”的思想。“致广大”被徐悲鸿解释得很好:从整体入手。这个整体就类似人的骨骼,有骨骼的支撑,人才能站起来,才能做一切活动。不论是什么事情,人们看的第一眼往往是整体,而非细节,这就是致广大的重要性光有骨骼还不行,人是有血有肉的,有穿衣服的,这就谈到另一个点了——致精微。曾经有人计算过,若要使飞船整体安全系数达到 99%,那么每个零件的精度必须达到 99.99%。所谓的这些精微细节,对着整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使整体锦上添花,对细节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在考试中,完善每一处细节都能拿一分,如果处理好每一处细节,那整体分数就起来了,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我们不难从中领悟尽精微的重要性。
在任何领域,“致广大,尽精微”都可以成为我们做人处事的原则。对于政府,首先要从整体出发,认识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再尽精微,深入到每一个贫困县、贫困乡,这就是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原因;对于工作和学习,首先要致广大,制定计划,然后尽精微,完善每一项任务中的细节;对于个人,不仅要致广大注意形象,也要尽精微改掉每一个陋习……要致广大,尽精微,人才会进步,国家才能更加繁荣!
如果没有致广大,这个事情就没办法运行;如果没有致精微,这件事情虽然勉强能运行,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报废。整体和细节相辅相成,有了这两个事情才能做好。
整体决定了事物的可运行性,而细节决定成败。不管面对什么,遵守“致广大,尽精微”这一准则,我们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处理好生活中的人和事。让我们一起致广大,尽精微,共筑美好未来!
范文: 立足于整体,着眼于部分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而在我们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应这样的呢?无论是学习抑或是工作,都须“致广大,尽精微”,这是我们成功路上的重要保障。因此,我认为应立足于整体,着眼于部分。
整体占统领地位,决定着部分。于身体内细胞来看,个人是一个整体;于个人来看,国家是一个整体;于国家来看,世界是一个整体。如今,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带建设,让财富之花沿途绽放;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正在世界各地贫困区实践着……这些都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因中国不止着眼于国内,而是积极推动各国共同
发展,各地区共同繁荣。正是因各国都处在整体中,才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致广大”也便是这一道理,绘画创作过程中要从整体入手,抓住其精神实质,内在特点。中国在发展中也离不开这一道理。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如此。
部分影响着整体,唯有将部分刻画精细,整体才能更好地发展。绘画不止需要广大的意境,更需有精微细节的画面,这幅画才经得起时间的锤炼。奥运金牌得主谷爱凌便是不断在细节处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地将其做到完美,她才能取得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在科研界更是如此,南仁东因一个数字不过关便从头开始,虽耗时,但他深深地明白这一个数字对天眼的计算意味着什么,最终他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正是他们对一个个部分都要求细致,着眼于部分,才使整体不出差错。
立足于整体,着眼于部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目标。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慕(幕)式中,二十四节气的开场视频;冰立方中脱胎的奥运五环;雪花中点燃的奥运火炬以及闭慕(幕)式中的“折柳送别”,这些匠心独具的设计将中国式烂漫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展现了从容自信的大国形象。而这样完美的呈现都离不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各个舞台,将中国之美带给世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代在不断发展,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更应立足于整体,着眼于部分,向时代交出一份美丽的答卷,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