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1-1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分析:(A“以偏概全”。书信的诞生,除了“受地城空间阻隔”外,还有“不宜面述”的原因。B“曲解文意”。结合原文“尺牍’之名最早见于西汉典籍”,只能得出“西汉时已有书信”,但不能推导出“书信最早产生于西汉”的论断。D“扩大范围”。原文仅提及“明代前期和清代中后期”“晚明”,不能扩展理解为“明清时期”。)
    2.B。分析:(“过于绝对”。在“叙述各代书信发展情况时”,有时作者并没有对“举例详加论述”,例如“唐宋”“明清”时期。)
    3.D。分析:(D“无中生有”。综观原文,作者仅对中国书信体文学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未明确倡导写书信时“要学习古代书信中审美性与实用性兼顾的特点”。)
    4.C。分析:C项“‘碳中和’要求碳的排放为‘零’”错误。“碳中和”不等同于碳的零排放,根据原文,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后净增量为零。
    5.B。解析:A.“表明温室气体猛增已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头号威胁”推断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由原文“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之有关的工作也被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不能得出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头号威胁这一结论;C“低能耗高产出的零排碳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说法于文中无据。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不可能达到零排碳,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排碳;D.“只要……就”说法绝对化。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是为了弥补未来这类人才的空白,是实施减排过程中的一个措施,不能夸大理解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充分条件。故选B。
    6.参考答案: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能源需求;
    ②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做好前沿技术布局;
    ③从自我做起,学做减法,节能减排。(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分析:B.“这是因为墨子在处事上不擅交际”错误,墨子只是推测而不去求证,是因为他需要尽快赶到楚国阻止战争。故选B。
    8.参考答案:①闲人,漠不关心;②大家习以为常,逆来顺受,麻木,苟安;③鼓吹“民气”的空谈家,光喊口号,故弄玄虚,不做实事;④墨子的学生积极计划与部署。
    分析:依据“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可见,闲人的态度是漠不关心。依据“楚国要来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特别,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可见,大家对被攻已经习以为常,变得逆来顺受,无动于衷。依据“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可见,鼓吹“民气”的空谈家,光喊口号,故弄玄虚,不做实事。依据“‘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可见,墨子的学生积极计划与部署。
    9.参考答案:①第三人称叙事,使小说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也不乏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作品以墨子在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再现了墨子急于阻止公输般帮助楚国攻打贫弱的宋国的非正义行动的紧迫感,形象地体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
    ②多用对话形式,使叙事更加集中,情节不断推进,人物形象不断丰满。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在史实与虚构之间,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10.D。分析:依据语法结构,“天下莫强焉”是主谓短语做整个句子的谓语,陈述的是“晋国”,中间应断开,排除BC;
    “于齐”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中间不宜断开;还有“东败”“西丧”“南辱”是三个并列的方位,“南辱”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
    句意:晋国,天下没有谁比它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故选D。
    11.D。分析:D.“‘惠’是其庙号”说法错误,“惠”应是谥号。故选D。
    12.C。分析:C.“只需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秦楚”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知,除了“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还需要“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故选C。
    13.参考答案:
    (1)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攀交情(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2)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和孩子东离西散。
    分析:(1)“所以”,……的原因;“孺子”,孩子;“乡党”,乡邻朋友;“然”,代词,这样,这里指同情心理。每个字词1分,句意义1分。
    (2)时,农时,生产时间,劳作时间;“以”,连词“来”,表目的;“兄弟”,“兄”和“弟”;“妻子”,妻子和孩子。每个字词1分,句意义1分。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二)
    告子说:“人性好比急流水,东方开了缺口便朝东流,西方开了缺口便朝西流。人性不分善和不善,正好比水性不分东流西流。”
    孟子说:“水性诚然不分朝东流朝西流,难道也不分朝上流或朝下流吗?人性的善良,正好比水性朝下流。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朝下流的。现在那儿有一汪水,拍它而让它涌起来,可以高过额角;汲水使它倒流,可以引上高山。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某种形势让它这样罢了。人所以能够做坏事,它的本质也正是这样。”
    (三)
    惠王说:“晋国,天下没有谁比它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和孩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14.A分析:A.“词的上阕……充分展现了密州元宵节‘有声有色’的热闹、繁荣景象”错误。上片写“钱塘”的上元节,热闹非凡,钱塘是杭州,不是密州。下片写密州上元节,突出冷清。故选A。
    15.参考答案:①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杭州的上元节“明月如霜”“帐底吹笙”,繁华热闹,而密州“火冷灯稀”,仅有的鼓和箫也是为了祭祀。
    ②作者仕途不顺,感人生衰老失意。“山城”远离中央朝廷,作者被调到此地为官,感到失意落寞。
    ③心怀人民,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密州的上元节十分清冷,作者看到人们无心热闹,心祈求丰年,为人民生活困难倍感心酸。
    分析:这首诗上阕写杭州元宵景致,下阕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的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达出了词人对杭州元宵节繁华景象的怀念之情。由此可以得出词人的寂寞原因是因为对杭州元宵节繁华景象的怀;
    结合注释①“本词是作者刚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时所作”,词人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关键是密州远离朝廷,远离中央,一心期盼能被朝廷再次重用的词人却被调到此地为官,失意落寞之感无以言表。所以此处的“寂寞”是因为词人的仕途不顺,人生失意;
    根据词的下阕“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知词人在密州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密州上元冷清异常,词人好不容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这箫鼓屈辱走近了农桑社,原来是农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再结合注释①“本词是作者刚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时所作,正值密州连年蝗旱,盗贼横行,民不聊生”,词人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所以此处的“寂寞”是因为词人心怀人民,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
    16.名篇名句默写: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17.A。分析:第一处,多元性:组成因素涵盖多方面。综合性:把事物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根据后文的“往往以抑郁症为主,还有焦虑症、强迫症等”,此处应选“多元性”。
    第二处,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不动声色:不让感情、想法从说话的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态度异常镇静沉着。根据前文的“周边变化”,此处应选“无动于衷”。
    第三处,联合:结合在一起;联系。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国家或民族为了互相保卫通过正式协定(条约或合同)建立的集团,个人或多人与其他人或组织集合在一起的组织的统称。此处是说“心理教师”和“家长”结合在一起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此处应选“联合”。
    第四处,能说会道:形容很会讲话。能言善辩:善于言谈和辩论,形容口才好。根据前文的“心理老师不能停留”,第四空应选“能说会道”。故选A。
    18.B。分析:前后文的主语都是“心理教师”,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括号内语句的主语也应该是“心理教师”,A项、C项前半句主语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后半句主语是“心理教师”,排除A C两项;
    根据内容,前后句之间应是并列关系,排除D项。故选B。
    19.D。分析:原文主要有两类错误,一是主语残缺,句子缺少主语,“专业的心理教师”应该放在“可以通过”之前,排除B项、C项;
    二是语序不当,应先“观察”后“分析”,先“追踪”再“鉴别”,排除A项。故选D。
    20.参考答案:①会启动“战斗或逃跑反应”;②面对的不是原始生命威胁;③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中。
    21.参考答案:过劳肥是压力过大、“战斗或逃跑反应”的反复调用和失灵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造成脂肪储存的一种生理现象。(“是”1分,“压力过大、“战斗或逃跑反应”的反复调用和失灵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中每个要素1分,即3分;分类种属“生理现象”1分)
    分析: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如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段信息给‘过劳肥’下一个定义”,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到有关“过劳肥”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由材料“经常过量摄入这些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结果就是热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储存下来,于是便‘过劳肥’了”可知,过劳肥的属概念是一种生理现象,由于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造成脂肪储存;再由材料“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中,那‘战斗或逃跑反应’的反复调用和失灵,就会持续消耗躯体的大量能量”可知,原因是“压力过大,‘战斗或逃跑反应’的反复调用和失灵”,把原因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过劳肥的定义。
    22.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