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http://www.newdu.com 2021-08-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古诗阅读专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春夕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终身漂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送春风归去,把“东风”拟人化,依依为她送别,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调。
    B.颔联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写诗人梦见自己万里之外的家园里,子规在月下哀啼。
    C.颈联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第六句中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春夕特定情景,因景抒情,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15.诗歌尾联耐人寻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4.B(“诗人梦见自己万里之外的家园里子规在月下哀啼”理解错误。“子规枝上月三更”并非梦中之景)
    15.①尾联表达了自己想要归隐而又欲罢不能的矛盾之情。②化用“五湖”典故,表达了回到故乡归隐田园之意。③“自是不归归便得”交待了诗人因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的处境,表达了他的无奈与矛盾。)
    四川省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①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②,三黜名惭柳士师③。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元和十年(815),刘禹锡被排挤到荒远的岭南州郡,而柳宗元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剌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诗即为此而作。 ②[黄丞相]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③[柳士师]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采用工笔,把诗人同友人十余年屡遭挫折的经历展示出来,并为下文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B. 颔联以典明志。黄霸清名满天下,而诗人“重临”,则是流徙南荒,苦闷自嘲。柳士师“直道事人”三次遭贬,暗指诗人因坚守正义而遭打击。
    C. 颈联写两位迁客翘首仰望北回的大雁直至它消失,耳旁传来哀猿的悲啼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D. 尾联“桂江”“连山”并无相连,但山水相望、思念相牵。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
    15.试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丰富的情感。(6分)
    14.A (A.“采用工笔"有误,首联寥寥几笔,就把诗入同友人便道控折的经历与面出来了。)
    15.①颔联化用黄丞相、柳士师的典故,表现自己和柳宗元无辜遭贬的悲愤之情,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②颈联通过描写北回的大雁和悲啼的哀猿,抒发二位迁客的望乡之情,也抒发了他们的离愁别绪;③尾联“相望”“有所思”则表现了诗人自己与友人深厚的情谊。(每点2分)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金陵驿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押赴元大都,途经金陵驿时所作。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建有离宫。
    14、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歌通过写被俘押解途中经过故土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在沉郁苍凉之中,寄托内心无限的国破山河在的亡国之恨。
    B、首联“转”字以夕阳渐渐西斜、落下之态衬托诗人久久凝望沉思之悲,“孤云漂泊”无依,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
    C、颔联紧承上文,用山河依旧“元无异”与城池百姓“已半非”进一步渲染,在巨大的反差中,揭示了兵燹给人们造成的深重不幸。
    D、尾联写诗人被迫离开故国“江南路”,化用典故“杜鹃啼血”主要表达内心极度的凄恻悲苦,与“杜鹃啼血猿哀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15、颈联“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两句诗歌,富有艺术匠心,请简要赏析。(6分)
    (二)诗歌鉴赏:14、【D项.“主要表现内心极度的凄恻悲苦”不准确,应该是“表达了诗人即使羁留异域,忠魂也要化作啼归的杜鹃回归故土的坚强心志”。】
    15、【①巧用拟人,“和我老”赋予满地芦花以人的悲情,山河沦陷,家国破亡,花若有情花也因悲而憔悴衰残。②活用典故,一是“金陵王气黯然首”“故垒萧萧芦荻秋”,写亡国的物是人人之悲,二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竟然连燕子都无栖身之所,极写百姓的流离失所。③感情深挚,拟人化的描写与暗含的典故,生动而蕴藉,表达诗人无尽的国破家亡之悲,忧国忧民情系苍生的赤子情怀。④问句的使用,引人遐思,耐人寻味,“燕子不知傍谁飞?”令人联想到百姓的流亡无助,凄苦悲怆,颇有文化韵味】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寒门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此诗写景迹近写意,写情含蓄不露,以及以景结情的手法,有助于造成一种言说不尽的神韵。
    15.请以诗歌前两联为例,简析“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 (6 分)
    14.C(对“高咏”的理解有误。“余亦能高咏”的意思是我也有袁宏那样吟咏诗歌的才华。从全诗看,作者发出的并非高亢的呐喊,而是深沉的喟叹。)
    15.第一联触景生情,(1分)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此地此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2分)第二联正面怀古,(1分)一个“空”字暗示作者的追怀没有回应,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自然融于江船望月的空寂之景中。(2分)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1-12题。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写作者流浪到三峡附近,在冬日夜宿阁楼时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
    B.首句的“催”字写出冬天夜长昼短,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给人紧迫压抑之感。
    C.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D.本诗大开大合,气象雄盖宇宙,笔势沉郁精悍,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概。
    12.“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6分)
    11.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C项,“……从侧面烘托”错误。颔联上句为正面描写。
    12 .①杜甫流落三峡,却心系战乱中的百姓,个人的悲痛源于对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②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的情绪。
    ③相比现实生活中民不聊生,作者的寂寥孤独无足轻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②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③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唐朝万方多难之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B.“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装迪的高洁情操。
    C.颔联承“动诗兴”而来,遥想裴迪对自己的相忆,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
    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的。
    15.诗歌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贯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突出梅之洁白”和“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属无中生有,从诗句内容得不出这一结论。“此时对雪遥相忆”,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相忆之情,弥足珍重。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①忆友之情。从诗歌的领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念之情。②暮年之愁。从颈联中的“伤岁暮”可以看出,诗人因自己上了年岁而伤感。③思念故乡之愁。从颈联下句“若为看去乱乡愁”可知,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思乡之愁,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满怀思乡之愁。④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情。从诗歌的注释来看,国家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乱世心急如焚。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打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最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领联上承“动诗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颈联写的是,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所折的梅花一定会乡愁缭乱、感慨万千的。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结合尾联及注释③内容分析,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情。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有忆友之愁,暮年老去之愁,思乡之愁,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等。此诗通篇都以早伤愁立意,前两联就“忆”字感谢友人对自己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四川省射洪县柳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①。
    翠华②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③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释]①蜀汉皇帝刘备托孤的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城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今奉节)时曾到此一带游览。②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③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回顾历史,叙述刘备当年出征攻打东吴时曾到达三峡,进袭东吴失败,最终卒
    于永安宫。
    B.第三、四句写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想象中再现,祠宇一片荒凉,暗示刘备复汉大业一
    蹶不振。
    C.颈联中的“走”字,写出了村翁跑来跑去繁忙地祭祀,赞叹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
    百年来受人祭祀。
    D.全诗沉郁哀伤,写景状物凄冷压抑,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
    感情。
    15.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14.D  “全诗沉郁哀伤,写景状物凄冷压抑”不准确;“空山”“野寺”给人苍茫空阔之感,与“翠华”之遥想,“玉殿”之隐约相配合,为表现思古之幽情营造了旷远苍茫的气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设景,以突出环境的清幽及村翁祭祀的景象,当作据实之意,有平淡自然之象,并无“凄冷压抑”之感;通览全诗,诗人歌颂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其大业未成身先去,感叹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图谋大业,赢得千年祭祀不断,从而借古人事以伤己怀,似有“沉郁”之气,但“哀伤”之说,未必恰当。
    15.①对于刘备功业未竟、流风余韵荡然无存的无限感慨;②对诸葛亮与刘备生前君臣相得的亲密关系的赞颂;③对自己论事被斥、怀才不遇、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表达到位即可)
    (分析: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后赞美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抒发了无限感慨。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结合标题“怀古”,考生可以从古人和诗人自己两个角度概括即可。)
    【诗歌译文及注释】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奠祀和祭礼。
    注释:蜀主:指刘备。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