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李兆基中学2023届高一(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1-04-2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3届高一(下)3月月考
语文(答案)
    1.答案A解析B项“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C项以偏概全,“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错,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D项材料三说“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由此可知,“神本向人本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
    2.答案C解析“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由材料二第二段“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说“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
    3.答案B解析“忠良的气质与风度” 和“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
    4.答案①引证法。如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例证法。如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③比喻论证。如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4分)
    5.(6分)答案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
    6.C解析C项,“那位学生的迟到,也是对‘我’的‘报复’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那位学生迟到的真实原因是他家里贫穷而且离校距离远。
    7.B解析B项,“他告知原因”错误,根据原文“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可知,应为他父母告知原因。
    8.(4分)
    参考答案①回应开头,将同学们生存环境的艰难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化。②表现了“我”是一个有贵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③隐含了生命是美丽的,表现了主旨。
    解析从情节发展来看,自然课讲到鱼,学生们没有见过鱼,“我”提出买鱼,校领导面露难色,学生和校领导的表现,都表明这里的日常生活贫穷艰苦,回应了开头对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的描写。从人物的角度来看,“我”为了让孩子们对鱼有所了解,自己掏钱买鱼,表明“我”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从表达主题来看,“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表明学生们喜欢这些鲜活的鱼,隐含了生命是美丽的这一主旨。
    9.(6分)
    参考答案含意:①老师的生命是美丽的。老师的所作所为让孩子看到了老师美丽的心灵,这是对老师的感激与赞美。②自己苦难的生命也是美丽的。优美的诗篇使孩子领悟到苦难的生命也可以靠奋斗绽放美丽,他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启示:①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帮助过自己的人都要感谢并回报。②用心感受生命的美丽,通过奋斗,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③人生难免会处于困境、逆境,但是一定要记着生命是美丽的,给自己以希望,为未来努力。(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对这句话的含意理解,可结合着小说主题及小说具体内容来理解。小说中“我”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孩子们,孩子们感悟到了老师的心灵美;读名人的诗歌等作品领悟到了困难的生命经过奋斗也能绽放美丽,增添了孩子们的信心。第二问,在启发方面,可以结合着小说中老师和学生的形象特点,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来从“感恩”的角度,从“生命是美丽的”启发人们应乐观面对困难挫折,奋斗拼搏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10.答案D解析  分析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可以发现,“无威仪”是“为人简易”的表现,而“廉靖乐道”的意思是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所以“无威仪廉靖乐道”中问需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不寐”的意思是不睡觉,“达旦”的意思是到天亮,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D.
    11.答案C解析“除”“征”“辟”都表示授予官职。“迁”表示调动官职,一般表示升职。
    12.答案B解析“曾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的说法有误。由原文“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可知,既没有“带领”,也没有“请求皇上”,只是有这个想法。
    13.答案(1)没有禀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弘恭、石显等人诬陷, 周堪、更生下到监狱,和萧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职。(得分点:“白”“谮诉”“为……所”,句意对)
    (2)刘向看到自己被皇上信任,所以经常颂扬宗族,批评王氏和在位的大臣,他的言论大多沉痛而恳切,这都出于极度忠诚。(得分点:“讼”“发”“于”,特殊句式,句意对)
    14.(3分)答案反对奢侈淫逸的习俗;出身微贱的人行事不能超越礼制; 王的教化应由内到外施行, 从亲近的人开始。
    解析本题要求概括刘向对礼仪教化的看法,解答时首先要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通读文章可知,本题答案集中在“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两句,然后将其内容分点进行归纳即可。
    [参考译文]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十二岁时,因为父亲刘德被任用为辇郎。成年后,因为品行美好谨慎被提拔为谏大夫。这时,宣帝按照武帝的先例,招引选出有名的儒士、才智出众的人放置在身边。更生因为洞明事理,能缀辑文辞,和王褒等一起进献应对,献上赋颂共几十篇。适逄(朝廷)刚把《谷梁春秋》立于学官,征召更生教授《谷梁》,在石渠讲解谈论《五经》。元帝刚即位,太傅萧望之担任前将军,少傅周堪担任诸吏光禄大夫,都兼掌尚书的事务,很受尊重信任。更生的年纪比萧望之、周堪小,然而这二人器重他,推荐更生宗族忠诚正直,又能通晓经术有所作为,更生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和侍中金敞担任左、右拾遗。四人一心辅助政事,憎恶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玩弄权术。萧望之、周堪、更生商议,想要禀告皇上,(让皇上)罢免他们。没有禀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弘恭、石显等人诬陷,周堪、更生下到监狱,和萧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职。成帝即位,石显等人服罪,更生于是又被提拔任用,改名为向。刘向凭借过去的九卿身份被召见授予中郎一职,让他管理保卫三辅都水。升为光禄大夫。这时皇上的大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大将军,执掌政权,依仗太后,专擅国权,兄弟七人都被封为列侯。刘向看到习俗更加奢侈,而赵、卫之流出身低贱,超越礼制。刘向认为王的教化应该从里到外,从亲近的人开始。因此编次《列女传》,共八篇,用来警诚天子。搜集传记、往事,写成《新序》《说苑》共五十篇,并把它们进献给皇上。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上书几十次,用来帮助皇上阅览,弥补遗漏的过失。皇上虽不能都采用,然而内心赞许他的言论,经常咨嗟感叹。刘向为人平易没有威仪,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不和世俗相接触,专心研究经术,白天朗读书传,晚上观察星象,有时不睡觉直到天亮。刘向看到自己被皇上信任,所以经常颂扬宗族,批评王氏和在位的大臣,他的言论大多沉痛而恳切,这都出于极度忠诚。皇上多次想任用刘向做九卿,都不被在位的王氏和丞相御史支持,所以(刘向)始终没有晋升。做列大夫官前后三十多年,七十二岁时去世。
    15.答案A解析“对比”错,没有形成对比,这里是用数据写出项羽军事实力的强大。
    16.(6分)答案诗的前两句通过对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等到项羽败退乌江,后悔已晚,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前两句对项羽形象的描述寄寓着诗人的敬佩之情;后两句则语带批判,并对项羽的匹夫之勇表达了不满,对其不能任用贤人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深感惋惜。结合陆游本人的经历,我们应该看出他的英雄情结,以及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
    17.答案: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3)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4)樯橹灰飞烟灭(5)金就砺则利
    18.答案B解析百感交集: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外界事物在思想、情绪上引起反应很大,很强烈。心潮澎湃:心情像潮水般翻腾,形容十分激动,极不平静。由后文语境分析,此处填“百感交集”更准确。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这里用“固然”更能强调“圆明园兽首”是珍贵文物这一特征,使下文“但”连接的句子表意更强。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曲折离奇:事情奇特不寻常,过程曲折多变。由成语使用的对象“圆明园命运”和后面语境“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面前的悲凉与屈辱”可知,用“跌宕起伏”更恰当。关注:关心重视。注视:注意地看。语境强调的不仅是“注意看”,更有“关心”的意思,因此用“关注”更恰当。
    19.答案D解析A项“据……统计显示”句式杂糅,“有 100余万件以上”语意重复。B项“遗失海外”不合逻辑,“有100余万件以上”语意重复。C项“…统计显示”句式杂糅, “遗失海外”不合逻辑。
    20.(6分)答案(示例①远超出文物本身的意义②中国文物流失数量之多 ③文物流失 主要是因为走私
    21.(4分)答案(杂剧是一种) 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 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22.(4分)答案(示例)项羽英勇善战, 豪爽率真,这种英雄气概,又岂是贪生怕死、圆滑无赖的刘邦所能比拟的?
    四、写作(60分)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材料中的三位名人的侧重点分别是:(1)方志敏:无论祖国处于怎样艰难的境地,我们都要对祖国充满信心。(2)陶知:爱国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3)个人的奋斗,只有融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才是最有意义的。把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其主旨就是:爱国,就要对祖国有信心;爱国,就要与祖国共奋进。
    [参考立意] (1)我与祖国共奋进。(2) 祖国发展我成长。(3)个人奋斗与祖国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