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需要 ——一个家庭的札记 □ 聂琳哲(浙江省衢州市二中高三) 一 执执: 展信安。 上次你略带无奈地告诉我,柳柳又和你吵架了,我拍拍你的肩膀,笑着调侃我们家的这两个似大非大的小女孩。 我明白你是一个极顾家的妻子。十年前,你执意要带柳柳去大县城读书,不仅是因为你调到了县城工作,更是为了让她受到更好的教育。你还记得吗,当时还以强大的“威势”要求我经常(每隔一天)就要往县城跑,纵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少了许多。 执执,你扮演母亲的角色是极其到家的,你对柳柳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自豪,感激。 在你都没有察觉的时候,或许,柳柳已经出落成想要冲破束缚、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少女了。 柳柳已经长大了,已经拥有了这个时代应有的锐气与锋芒,但实际上并不刺眼。上个星期她居然主动和我交谈,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以及忍耐力对生命的厚度与弹性的意义,这令我大为震惊。她其实已经不需要父母的超越式关爱与庇护,我们需要现身的时候,自然会有一盏灯点亮她的心房。 我学会了放手,我知道你和柳柳自尊心都很强。 你看看你明明自己一直忙着照顾孩子,还要“数落”我不好好陪你,“数落”我没有年轻时的豪情与浪漫。现在细想来,上一次出游还是你生病的时候,我顺便带你去游西湖。洁白的雪,如妙手丹青点化了断桥白堤。你似小姑娘般忸怩地摆了个造型,红梅印着你泛红的脸颊,漫到无边的记忆深处。 其实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甜言蜜语,我们的爱可以在生活点滴中随处撷取。或许只是一个姿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喜怒预见。 年纪大了,缄默或许是最好的存在。 爱你的丈夫 二 妈妈: 展信安。 上次我又出言不逊了,望原谅。 妈妈,其实你知道的,人急的时候,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就不是同一个意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就想着任何人都别管我。商谈的语调就不由自主地激越起来。静下来想想,妈妈,我既不想让你如此劳累,也不想让我所认为的自立与你的“插足”相抵触,终是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不过,我还是想不要对最爱你的人飙狠话,即使是您的“其实不需要”的关爱,也要以和颜悦色的方式呈现,不要让它在滴血的心中模糊起来。 妈妈,其实您不需要那么劳累。女儿已经长大,女儿终究要一个人走向这广阔的社会人生,女儿要学会自己操办一切。近日有北大学生因认为父母隔绝了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保护过多致使自己社会实践与交往能力丧失而与父母决裂十年的新闻传来,我知道我不会和他一样,我会选择自己长大的姿势。妈妈,你也一样。 但是,妈妈其实你真的不需要你为我过度操劳,您太劳累了。 爱你的女儿柳柳 三 宝贝: 展信安。 孩子,上次你来信说的,妈妈都懂了。你知道,作为一个母亲,终究是护儿心切。 所以,不是妈妈不知道放手,而是妈妈学不会。有些时候妈妈自己累了自己都不会察觉,被“伤”了自己都不会疗伤,不过随着你渐渐长大,妈妈发现自己慢慢也学会了一些吧! 女儿,其实你不需要道歉,也不需要自责,妈妈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妈妈也了解了你这个年纪所需经历的心路历程。妈妈之前就听说过“最感动中国的十大孝顺教育”,一横是其中典型。可是妈妈并不认同其中所提倡的“自责式”孝顺,仿佛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累赘,很多小学生听后都嚎啕大哭,觉得父母担负了太多,我承认的。但是妈妈认为健康的亲子关系是相互的,是无言的付出与回报,只希望你好。 爱你的妈妈 其实不需修辞,爱就在那里。 【获奖理由】文章用三封信、三个视角,诠释了爱在家庭中的真谛。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成长的女儿相“抵触”,矛盾在三封信里化解。作者发出这样的心声:孩子不需要父母的超越式关爱与庇护,这个观点贯穿全文,用书信形式娓娓道来,贴近人物内心,字里行间饱含真挚的感情。文章最后妈妈的回信,将文章主题升华,读来令人回味。结构新颖,三封信的顺序安排巧妙,简洁而圆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