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3-2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阁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需《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朝时文学从学术中开始独立出来,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表现自然景物的感发,强调人生悲欢离合。
    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张冠李戴,“南朝时文学……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错误。由原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可知,萧绎所说的“文”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B.“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C.“开始关注”说法错误,文中说“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没有说“开始关注”;“强调”有误,原文为“关涉”。故选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需有韵,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
    B.“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可以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理解信息的能力。B.“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无中生有。“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是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没有表明是文学自觉的成熟。故选B。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3分)(   )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C.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而是自然如此。
    D.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材料观点的能力。C.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在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之列。故选C。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1)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2)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3)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从论证结构看,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二、三、四段以并列的关系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从论证方法看,文章论证方法多样。“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为例证法;“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为引证法。论证有力。从论证语言看,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表述严谨明晰。
    5.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相关论述,从上述三篇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对文学自觉的体现。(6分)
    【参考答案】《短歌行》:(1)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2)通过宴会的歌唱,抒了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3)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但情感内涵更个性化,在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归去来兮辞》:(1)多用借物喻人、对偶等手法,以六字句为主,朗朗上口,韵律悠扬,体现了对文学审美性的追求。(2)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与生命体验。(3)这篇辞赋自然率真,改变了汉大赋不见个人情性的状况。《兰亭集序》:(1)注重文学审美性的体现,情景交融,整散结合,运用了对偶、借代、夸张等手法。(2)作者感慨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是作者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的表现。(3)本文具有玄理的意味,但又不是虚妄空谈,逻辑性强,叙事写景和抒情议论融合,是序言文体的楷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把握文学自觉的特征:作品具有文学性,文体特征鲜明,思想活跃,重视人的价值,呈现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自觉的追求;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等。作品是文学自觉漫长过程中的一环。按照这些特征分析作品即可。比如《短歌行》。从体裁特征及审美角度看,作者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寓理于情,以情感人。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等内容通过对宴会的歌唱,抒了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短歌行》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通过对自己心情的描述和对贤才的渴望表达自己的理想,但情感内涵更个性化,在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古砚
    陆涛声
    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古砚是长方形,古朴的橙色,上沿儿有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半身浅浮雕,凹处嵌有墨垢,看上去有了年代。舒老并不爱好收藏,对名砚古砚也没有深入研究,不过能认出这块是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用土陶烧制的。
    这是姚斌送的。
    姚斌是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校长,爱好文学,写了一些生活随笔结集出版,请舒老作的序。舒老早就听说,姚斌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思考践行,对他早有几分欣赏,便乐意为他作序。送舒老古砚是表示谢意。
    舒老早年曾做专业美术工作,三十多岁改行从事文学创作和艺术评论,在全国有些影响,业余时间还一直与书画做伴,书法也享誉一方,常有人求“墨宝”。早在二十年前当地有人出书就请他作序。十多年前他就听说,有些名家作序也有行情,得给润笔。舒老原本从事文学创作时,也长期做业余创作辅导工作,接受作序任务后,仍有辅导的习惯,总要认真看书稿,分析提炼,肯定长处,指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舒老作序从不收润笔。也有人求他书法,他也没有要人酬谢的念头。不过,请他作序或写字的人也总会送点儿小物件、食品、茶叶、酒之类的礼物。他每回都拒收,然而对方大都坚持让他留下。
    姚斌送这方古砚,是在请舒老吃饭时,说:“是别人送我的,我不写书法不画画,给您才能派上用场。”
    舒老万事力求简朴,写字不讲究砚台档次,书台上用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文物商店买的歙砚,虽也属名砚,但只是普通级别。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吃饭时,舒老谈了些关于文学、书法的话题,姚斌边饮边听,似乎很佩服,激动地说:“我还有一块古砚,也是别人送的,上面雕着龙,是乾隆年间的,放在老家,我下次回去看老母亲时也取来送给您。”口气里显然有比澄泥砚还要珍贵的意思。
    舒老忙说:“我哪用得了这么多砚台?千万不要。”
    时隔不久,姚斌还是托人送来了。
    这方砚台是不规则的圆形,灰黑色,沾满墨垢,上部雕刻着的深浮雕,其实并不是龙,而是麒麟,头似龙,纯写实造型,形很准;底部有一方雕刻的印章:“大清乾隆年制”,按颜色看,可能也是歙砚。舒老想,姚斌并不写毛笔字,人家送他只能是作为藏品的,可能是有孩子上学求他帮忙。舒老无意去探讨其中是非,又一次表示拒收。
    代送者却拒绝带走:“我受姚校长之托,得忠他之事,求您别为难我。”
    舒老无奈,任其留下。他专心于写作,没有兴趣弄清它的价值,随手把它放到博古架上。
    时隔半年,好友俞季年来访。俞季年是雕刻大师,对古玩比舒老内行,看到博古架上的古砚,便搬到书台上仔细鉴赏,拿起小刀在砚台背面边沿刮了刮,说:“是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假,连普通天然石头都不是,是石头碾成粉末拌胶水后用模子压成的,根本经不起墨磨。这麒麟也不是用刀雕刻的,是模具压出来的。”
    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鸣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
    俞季年却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
    舒老只好作罢。
    过后,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
    舒老早年辅导的许多学写作的学生中,有两个已经退休的,定期来看望他,陪他聊天。闲聊间,他提起假古砚的事。
    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
    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这就更复杂了。”
    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
    又过了六年,舒老年近八十,所过生活正是世人所羡的安度晚年。人生到这一步,渐生彻悟,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
    舒老决定逐一归还原主。
    姚斌送的砚台,这回两方一并归还,其中一方澄泥砚是真的,就不再有因为是假的才归还的嫌疑,不会伤及对方面子,也不会再涉及补不补情。
    姚斌也已经退休在家,住在市郊。
    这天,舒老叫一个曾经的学生开车,把两方砚台送到姚斌家。他本想在门口递给姚斌后就马上离开,姚斌偏要他进家坐坐喝口茶。他一坐下,率真本性便占了上风,觉得假砚台的事还是该告诉姚斌,免得姚斌当珍宝再送别人,便脱口说了。
    姚斌先是惊呆继而尴尬:“那老兄也真是,怎么用假砚来糊弄我?”
    舒老顿时又后悔,连忙补救说:“我想,送你的人也不会故意骗你,可能也受了卖砚台的人骗。”他的分析又深了一层,也是为帮姚斌缓解窘迫。
    姚斌愣了愣,似有所悟,感激地说:“真相在您老心里憋了这么多年,您背了这么久的包袱,反倒让我不安。幸好您今天终于告诉我真相,否则我还会无心地去糊弄别人。”
    舒老想想也是,感觉轻松了,洒脱地说:“是呀,说明你我都需要真相,不要包袱。”
    坐车回家的路上,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舒老为人作序从不收润笔,别人求他的书法,他也拒收酬谢,这都表明舒老不把这当作交易,体现了他的淡泊。
    B.俞季年对古玩比舒老内行,他的来访揭示了古砚的真相,俞季年从“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说出真相。
    C.舒老最后决定把两方古砚一并归还给姚斌,目的是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同时教育姚斌做人要诚信。
    D.小说结尾写舒老坐在车上回想起假砚的风波,认为求真需要勇气,由事到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同时教育姚斌做人要诚信”错。由原文“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连忙补救说:‘我想,送你的人也不会故意骗你,可能也受了卖砚台的人骗。’他的分析又深了一层,也是为帮姚斌缓解窘迫”可知,舒老主要是要向姚斌说明真相,而不是教育他。故选C。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采用顺叙的手法,从舒老书台上新添的一方古砚写起,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条理清晰。
    B.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将视角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舒老的自我审视与反省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
    C.小说对舒老的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其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实现的,不同描写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更加丰满。
    D.小说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用“先是惊呆继而尴尬”刻画姚斌得知古砚是假的这一真相时的神态,贴切传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采用顺叙的手法”错,文章开头从舒老书台上新添的一方古砚写起,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故选A。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古砚”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古砚”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围绕姚斌送给舒老的两方古砚展开,层次清晰,结构严谨。②通过“古砚”塑造人物形象。如小说通过“送砚”“还砚”等情节,塑造了舒老不重名利、简朴、坦诚、洒脱的形象。③通过“古砚”表达主题。小说通过舒老“还砚”,表达了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不慕名利、向善求真的高尚品格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物象作用的能力。小说开头“年已古稀的舒启正书台上新添了一方古砚,用木盒装着”从舒老书台上新添的一方古砚写起;然后写“姚斌送这方古砚”“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姚斌送砚台、舒老拒收砚台未成;再写“时隔不久,姚斌还是托人送来了”“舒老无意去探讨其中是非,又一次表示拒收”姚斌又送一方砚台、舒老再次拒收未成;又写“舒老也用小刀刮看,果真是。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鸣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舒老只好作罢”“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老友验证了其中一方砚台是假的,舒老为送回砚台而纠结;最后写“舒老决定逐一归还原主”“舒老叫一个曾经的学生开车,把两方砚台送到姚斌家”舒老最终送还砚台。由以上可知,结构上,“砚台”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砚台”展开情节。人物塑造上,围绕“送砚台”“收砚台”“还砚台”等情节,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主人公舒老的形象,“姚斌送这澄泥砚价值如何,他无法判断,推了几次推不掉,只好收下”“舒老想,姚斌并不写毛笔字,人家送他只能是作为藏品的,可能是有孩子上学求他帮忙。舒老无意去探讨其中是非,又一次表示拒收”“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表现其淡泊名利的品质,“不过他认为,姚斌并不知道是假的,绝不会故意来欺骗他,而是受了别人的骗。他反而为姚斌鸣不平:‘该把真相告诉姚斌。’”体现其坦诚而洒脱。主题上,小说写舒老“拒砚”“还砚”以及自我反省的过程,“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表达了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不慕名利、向善求真的高尚品格的赞美。
    9.陆涛声先生谈到本篇小说创作时说:“(小说)是胃镜探头插入的内窥式叙述,以自省对灵魂的微垢做洗涤。这种微垢,不是常人共知的对与错,而是从大众常识的‘对’中辨析出实质的错来,从而体现认识价值。”请结合文本分析“大众常识的‘对’”、“实质的错”和“认识价值”分别指什么。(6分)
    【参考答案】①“大众常识的‘对’”是指俞季年以及舒老两个学生从“常情”“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要说明真相。这样照顾了姚斌的情面,顾及了人情的“灵活”。②“实质的错”是指让舒老将真相隐藏,将姚斌蒙到鼓里的做法,带给舒老很大的精神负担,是对舒老秉持的向真向善情怀的掩盖,是不正确的。③“认识价值”是指小说呈现出来的舒老不慕名利、向善求真的人生追求,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人格魅力。(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题干涉及文本的情节是:姚斌送给舒老一方古砚确定是假砚,围绕该不该归还并说明真相这一问题。结合“俞季年却说:‘他好意送你,既然你相信他不是有意弄假骗你,你一说穿,他脸往哪儿搁?’”“一个学生说:‘说明真相,姚校长脸上确实难堪。’”“另一个说:‘是的,他还会觉得亏了你,会想法用别的方式再补情,这就更复杂了’”可知,“大众常识的‘对’”是指俞季年以及舒老两个学生从“常情”“常理”出发,建议舒老不要说明真相。这是“大众常识的‘对’”。结合“他还是感到有点儿委屈:不向姚斌说明,姚斌还认为我收了名贵的真古砚,岂不冤!承受还是洗清?这种纠结不时缠绕着他的心”“舒老只好再次打消说明的念头,假古砚的事从此沉入记忆深处”可知,“实质的错”是从舒老的角度来看,是指让舒老没有告诉姚斌砚台的真相,而是将真相隐藏,这带给舒老很大的精神负担。结合“觉得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存有的古董、名人书画、雕刻艺术品,或为人写字或给人作序人家送的,也许值些钱,可是还要钱做什么!也不应该留给儿孙任其靠变卖这些物件享受”“舒老不由得回想,虽然有过几次想说明的冲动,但是别人认为不宜也就作罢,根子还是自己受‘常理’的束缚,包袱背了这么多年,其实还是自己不敢放下;求真,还缺了点儿破茧而出的勇气”可知,“认识价值”指的是舒老自我反省的过程,是指小说呈现出来的舒老不慕名利、向善求真的人生追求,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人格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B.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C.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D.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译是:吴县是浙江政务繁剧之县,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甚至能挟持官府。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低头谨慎处事,致力于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剧”与“邑”是定语和中心语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持官府”陈述的对象是“大姓”,故与“怙势”联系紧密,“持官府”后断开,排除A。故选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古代用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如“从弟”“从兄”“从子”“从父”等。
    B.劾,古代官员和百姓检举官吏罪状的行为,与《苏武传》“劾大不敬”中“劾”的意思相同。
    C.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还可指供奉祭祀名人的处所。随着佛教的传入,后来佛教寺院也俗称庙。
    D.闾,《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文中泛指百姓聚居之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官员和百姓”错,应为“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故选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克戬不畏奸邪,依法施政。在担任吴县知县时,他坚持原则,绝不妥协,依法打击地方豪强,震慑了邪恶势力。
    B.张克戬英勇抗敌,善用谋略。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侵犯河东,张克戬在太原全力抵抗,先除敌人内应,后以奇兵致胜。
    C.张克戬誓死报国,忠贞不移。靖康元年,汾州又遭兵燹,孤城无援,已入绝境。金人送来劝降信,他不拆看就直接烧掉。
    D.张克戬忠义干云,令人敬仰。十月初二,汾州城破,张克戬身穿朝服壮烈殉国,连敌人都为之奉尸礼葬,拜祭立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张克戬在太原”错。由原文“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可知,张克戬是在汾州全力抵抗。故选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参考答案】(1)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的燕人有几十个,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
    (2)(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内附,进城隐藏;阴,私下里、暗中;结党,勾结。(2)关键词:度,考虑、揣度;手,手草,亲手写下;妻子,妻子、儿女;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
    14.“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请简要说明因为哪些“事”朝廷对张克戬进行表彰奖励的。(3分)
    【参考答案】①张克戬号令兵民,慷慨陈词;②张克戬烧掉劝降信,痛骂并炮杀敌酋;③手书遗表、遗书,派人送往京城;④汾州城破,张克戬巷战无果,身着朝服壮烈殉国,他一家死了八口人;⑤张克戬牺牲后,金兵将领为他奉尸礼葬,拜祭立庙。(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可知,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时,张克戬号令兵民,慷慨陈词;结合“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可知,与金兵对抗时,张克戬烧掉劝降信,痛骂并炮杀敌酋;结合“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可知,张克戬自知不能逃脱一死,便手书遗表、遗书,派人送往京城;结合“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可知,张克戬自杀而死,英勇而悲壮;结合“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可知,金人对英勇就死的张克戬极为敬重。
    【参考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担任吴县知县。吴县是浙江政务繁剧之县,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甚至能挟持官府。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低头谨慎处事,致力于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后,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东,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军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的燕人有几十个,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啊。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两次派遣使者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初一,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更加紧迫。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到城头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亶,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活捉张克戬。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被朝廷知道后,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延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赐谥号“忠确”。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动静结合”错,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写的都是动景。故选C。
    16.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不贪图荣华富贵。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2)作者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能强饭”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华簪常得从鸡翘”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能够常常伴随在皇帝身边,仕途顺利。(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情感的能力。这首诗的意思是:江边渡口,可以看到洲渚上衰败的芦草,以及江桥上飘落的枫叶,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我们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千里迢迢来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握手祝君多多保重身体,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前途无量。第一、二联写景,第三联写人,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第四联写作者的祝愿,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3)《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鄙”“鉴”“仓”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节选自《闻一多先生上课》,汪曾祺)
    18.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修纂,十年之后,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
    B.每年暑假、寒假期间,新疆和内地各族青少年参加的融情夏(冬)令营,已成为一道美丽的民族团结风景线。
    C.明伟杰创办长木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他希望通过研发先进的医疗设备,帮助患者治愈疾病。
    D.(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括号)的能力。文中的括号“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表示补充说明。A项,解释说明。B项,补加内容,相当于“或”。C项,补充标注地点。D项,补充省略的信息。故选A。
    19.用排比刻画人物能凸显人物特点,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排比进行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连用六个四字短句,形成排比,从动作、语音、条理、文采等方面揭示出闻一多先生的课大受欢迎的原因,赞美闻一多先生投入的状态、富于美感的课堂,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画横线句子为: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可以从内容(主旨)、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思考。6个四字短语铺排列举温先生讲课的特点及效果,抓住行为动作的细节,表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风格,突出内容的逻辑性,富有文采和节奏感,多角度多侧面展示,突出精彩性吸引力,两两相对,抑扬顿挫,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酣畅淋漓间增强磅礴气势。肯定了闻一多先生的课,也赞扬了其人,结构上照应上下文,衔接自然,严谨有序。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穿一座城来听这样的课是值得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参考答案】①原文使用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且与前文结构相似,风格一致:改句使用长句,语气舒缓,风格不一。②原句“听这样的课”置于句首,紧承前文,更能强调课的魅力,“穿一座城”单独成句,突出听课所付出的辛苦,两个句子突出了课的价值:改句是一般陈述句,起不到分别强调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不同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改写句:穿一座城来听这样的课是值得的。其次在不同之处比较效果,可以从内容、情感、修辞、结构等角度加以体会:不同点①语法构成上看,原文的句子包含三个,依次为五、四、三个字,短小精悍,可见使用了短句,语法简单,表意直接、明快、突出,一目了然;改句句子比较长,只有一句话,成分复杂表意隐晦。②结构思路上看,原句与前文“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表达一致,风格相仿,读起来更连贯,语脉相承情境契合;改句则有上文的短促有力,一下变成舒缓的语气,行文变化突兀,读起来不够连贯自然,令人觉得别扭拗口。③情感效果而言,原句“听这样的课”与上文内容“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紧相照应,更能强调突出闻一多先生讲课精彩生动、魅力无穷,“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原本是一个句子,断开两处,分别强调“听这样的课”(课)“穿一座城”(距离远)“也值得”(情感上的喜欢),具有反衬效果,再远再辛苦也值得,突出了课的意义和价值之大,而改句是一般陈述句,效果一般,没有突出强调的地方。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控烟力度加大,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的比率由34.4%下降到4.9%。③不过,各地监督违法吸烟仍主要依靠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公众。④为了弥补传统控烟手段的不足,⑤近日,深圳启动“电子眼”控烟试点。⑥深圳市控烟办选取禁烟区域测试点安装控烟环境监测器,24小时监控公共场所吸烟行为。⑦从某种程度上说,控烟环境监测器是一种“控烟神器”,可以有效防止烟民在禁烟区域内不准吸烟。⑧从提升城市文明、捍卫法制公信、保护公众健康等角度来说,各地都应采用“电子眼”控烟措施。
    【参考答案】(1)第②句,“根据”和“显示”删掉其一。(2)第③句,在“公众”前添加“其他”。(3)第⑦句,将“有效防止”改为“提醒”(或删去“不准”)。(4)第⑧句,将“保护公众健康”放在“提升城市文明”前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②句,句式杂糅,“根据”和“显示”用在同一句中造成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应删去“根据”或“显示”。第③句,成分赘余,“公众”包括“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在“公众”前添加“其他”。第⑦句,表意不明,“有效防止”与“不准”语义重复,造成表意相反。应将“有效防止”改为“提醒”(或删去“不准”)。第⑧句,语序不当,应将“保护公众健康”放在“提升城市文明”前面。
    22.下面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的使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5分)
    【参考答案】市民点击回收机屏幕,从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纺织物中选择可回收垃圾类别,并投入相应的回收箱。回收机经过称重或计数得出环保金额,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收款。当回收箱集满后,系统平台会通知相关人员来清运。
    【解析】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进行语言描述,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性。解答本题时,先关注题干所给文字的关键处“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要注意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提取重要信息并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从最左方开始,市民、屏幕、可回收垃圾方块中的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纺织物都属于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了整个环节的不可遗漏性。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快乐教育”的说法,一些专家主张学校教育要多多践行快乐教育的理念,让孩子多些快乐。教育的目的应当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知识更加容易。
    但对此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地说过: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这根本不符合教育规律。很多人认为,从来没有快乐教育,好的教育都是需要吃苦的,正如古谚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你赞成哪种观点?请写一篇文章,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首先确定材料的中心事件:许多专家呼吁要快乐教育和教授认为所谓的快乐教育是个骗局。明确材料提出的问题:你赞成哪种观点?1.从材料快乐教育分析:即轻松教育,要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2.对“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分析:中国教育的现有环境下不应提倡快乐教育,要求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理教育,才是真正的成长成才之道。3.综合分析:松弛有度便是快乐教育。
    立意:1.赞成快乐教育的角度:释放天性,快乐教育。2.反对快乐教育的角度:严格的教育才是教育规律。3.松弛有度便是快乐教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