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陈情表》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http://www.newdu.com 2018-11-17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问题探究
    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大文学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但有一次,他在给别人改诗的时候,却出现了失误。
    据说,当时南方的一位文人写了一首诗,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王安石看了以后,觉得十分可笑。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又怎能卧在花心呢?于是他信手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他自以为改得很好,实际上改错了。
    原来,诗作者的家乡有一种小鸟叫“明月”,它叫的声音婉转动听;还有一种昆虫,叫作“黄犬”,它常在花间草丛中飞来飞去。王安石不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结果改错了。
    这个事例启示我们,要注意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作品,王安石因为不明当地的生态文化,所以出错。下面的例子则属于习俗文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一首诗,表面看,没有哪个字不明白。但“床”指何物?有人说,这还用问?理所当然是“睡觉的床”嘛。然而,我们细细玩赏,诗中的李白分明不是睡在“床”上,而是在地上低头徘徊。那么,“床”是什么?原来“床”在古代“身兼数职”,可为坐具、可为卧具、可为书桌、可为餐桌等,作为卧具,又可为睡床、胡床(口语称“马扎”)。而在这里,偏偏是指不为常人所知的“井床”,也就是“井上围栏”。诗的意境是:在静夜里,诗人不能入眠,他步入庭院,看见井栏前一片白光,初时还误以为是地上的秋霜。抬起头来看见天空的明月,才知道那不是秋霜,而是月光。对井望月,百感中来,不由得低头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这样解读,岂不更加符合诗意,也更加含蓄蕴藉?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也属于习俗文化: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破屋子漏雨。但是,在古代,“屋漏”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辞源》修订本“屋漏”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只有这样解释,上下两句的关系才很清晰,而且语意没有重复。
    因为文化对于解读诗文,特别古代的和外国的诗文关系很大,所以,我们在阅读诗文的时候,便要注意这方面的探讨。
    下面,请你就《滕王阁序》《陈情表》两文说说看,课文中涉及哪些方面的文化,对于我们理解课文有什么帮助?
    探究思路
    首先,有些文句,我们也可以从习俗文化解读。王安石因为不懂“明月”“黄犬”所指,根据想当然乱改诗句,结果出错。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李密的《陈情表》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人们一直望文生义,将其释为“晚霞”,殊不知它原来是一种飞蛾,当地人称之为“霞蛾”。“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是野鸭飞在空中追捕霞蛾的情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因为不知道“应门”指什么,所以望文生义,解释为“照应门户”。结果弄得不伦不类,前言不搭后语。
    其次,我们可以从交际文化的角度解读。这两篇文章都是与人打交道,王勃是与宴会上的长辈和名人交往,李密则与皇帝交往。因此,王勃在行文之中,非常注意自己和对方的身份。称自己“童子”,“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称自己父亲“家君”,称对方则是“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厍”;对于自己写文章,谓之“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而请他人作文,则谓“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请洒潘江,各倾陆海”;对于自己和在座诸人的交往,则谓之“躬逢胜饯”“接孟士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总之,凡涉及己方,尽用贬抑和谦逊之词,凡涉及对方,尽用褒美和尊敬之语。谈吐揖让之间,不失分寸;但又不做作,很自然,显得谦恭有礼,涵养很深。因此,王勃不仅以其才,而且以其深厚的涵养,博得在座之人和后世之人的好感与赞赏。
    李密《陈情表》,实际是一篇抗旨奏章。在封建社会里,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语不得稍有差池,特别是李密这样的亡国之臣,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李密不仅抗旨成功,而且还获得暴君司马炎的嘉奖。李密的秘密在哪里?从交际文化的角度解读,就是他读懂了司马炎这个人,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探讨,可以大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再次,我们还可以从道德文化的角度解读。千百年来,由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忠孝节义”,是我国古代道德文化的核心。可以说,“忠、孝”二字贯穿在《滕王阁序》《陈情表》两文之中。王勃是个失意文人,仕途坎坷,“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仕途离自己越越远,因而深感自己犹如“失路之人”,不觉“兴尽悲来”,但对唐王朝仍是一片痴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虽然极度失望,但对朝迁仍然寄寓着渺茫的希望。因此,一再地勉励自己:“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对国家对王室的一片赤诚之心,洋溢在字里行间。王勃的《滕王阁序》所以至今还使我们读后激动不已,除了优美的文词,主要还是因为它是一个有为文人的一曲“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歌。
    李密对祖母“孝”,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个,更相为命”,因此,对于卧病不起的年迈祖母,朝夕侍奉,“区区不能废远”。为了祖母,官可以不做,名可以不要,朝廷征召,屡次不行。甚至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皇帝,公然抗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能得到司马氏的宽容,根本原因是他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古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而李密的这篇文章,恰恰说明了现在暂时的尽孝正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尽忠。忠与孝的矛盾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读李密的文章,一方面为他那片至诚的孝心所感动,同时也庆幸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常人难以解决的矛盾。
    训练提高
    1.根据课文,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①但以刘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③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答案: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④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险衅xìn   优渥wò      洗马xǐ      更相为命ɡēnɡ
    B.逋慢bū    茕茕 qiónɡ   盘桓yuán   门衰祚薄zuò
    C.日笃dǔ    期功jī      陛下bì      终鲜兄弟xiān
    D.闵凶mǐn   矜育jīn    拔擢zhuó    猥以微贱wěi
    解析:A项“洗”表示姓和官职(洗马)时念xiǎn。“更”表示“更替、更换”的意义念ɡēnɡ。 B项“桓”念huán(不要误读成“垣yuán”)。 C项“期”,表示周年、周月和服丧一周年时念jī,“鲜”,表“稀少”的意思时,念xiǎn。
    答案:D.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有:
    A.行年四月,舅夺母志。            夺:夺取
    B.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谨拜表以闻。                     闻:知道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笃:病重
    E.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孑:孤单,与“茕茕”同义
    F.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G.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厚”的反义词
    H.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终
    解析:舅夺母志,夺,丧失、改变。成语“三军可以易帅,匹夫不夺志”,夺与易同义。具以表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皇上)闻。日薄西山,薄,逼近,念bó。薄,作单音节词,念báo,如~饼、~待、~酒、~田;在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念bó。
    答案:ACG。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B.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③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C.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D.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解析:本题列出的都是一词多义现象,要求根据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答案:A项①③怜惜、同情,②注重、崇尚。B项①授与官职、任命,②呈上、献上,③跪拜礼。C项①②推辞、辞谢,③辞别、告辞。D项①因,②凭,③拿、用。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答案:A项闵,教材注通“悯”,本资料注“闵”,病困,凶丧,不是通假用法。“闵”通“悯”,表“怜恤、哀伤、忧虑”等义。B项蓐,本指草席、草垫,文中通“褥”,指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褥子。C项零丁,通“伶仃”。D项有,通“又”。
    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解析;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稍不注意,就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用今义释古义。阅读时要特别留意。
    答案:A项不行,文中意义是“不能行走”,今义表示“不可以、能力不够”等。成立,文中的意义是“长大成人”,古有三十而立的说法。今义是表示“某项事情筹划成功或某观点能站得住脚”等。B项 汤,文中指加水把中药熬煎,今义指菜汤。废,文中与“离”同义复用,今义表示“废弃、废止”。C项秀才,文中指优秀的人才,与明、清朝时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D项告诉,文中表示的意义是“请求、诉求”,今义指“通知对方,使人知道”,也表示“向法庭起诉讼”。
    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0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①蒙国恩,除②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③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④,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⑤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①不久。②授予官职,与“拜”同义。③掉落。④使……闻,动词使动用法。⑤逃避、拖延。⑥深、甚。
    8.指出文中用了比喻和夸张的语句,说说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修辞分析题,同时要求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所以这同时又是一道语言鉴赏题。
    答案:“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是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自己所蒙受的逼迫和巨大压力。“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里是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自己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尴尬。
    9.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A.本段为什么要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八个字起笔?
    B.陈述太守、刺史对自己的荐举,其用意是什么?
    C.“臣具以表闻”,这奏表的内容是什么?
    D.本段文字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E.这段文字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理解题。A、B项侧重揭示文字背后的用意。C项“表”的内容作者虽然没有明言,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揣摩出它的大意。D项要求概括本段中心内容,实际就是考查捕捉中心句的能力。E项要求分析本段文字在全篇中的作用。这些题目体现了文章分析和鉴赏的基本要求。
    答案:A,开头称颂朝廷清明教化,以此必不可少的阿谀之词博取晋武帝好感。“清化”二字在文中关涉重大,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是自己“沐浴清化”的表现,而“孝治天下”也是政治“清化”的内容,这便为全文的论说确定了一个能得到晋武帝认可的前提。B,追述自己因“供养无主”,对太守、刺史的“察”“举”,曾经“辞不受命”,对下文有铺垫的作用,一方面说明自己不能应召并非即兴之想,而是确有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苦衷曾经为地方官吏所谅解,委婉地指斥朝廷催逼甚急有背情理,同时也为下文“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一句张本。C,“表”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朝廷征召表示无限感激,“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另一方面是表白“供养无主”“辞不就职”。D,本段的中心是说明由于“诏书切峻”“郡县逼迫”,使“臣之进退,实为狼狈”。E,本段突出朝廷征召,使自己陷入忠孝两难的境地。那末作者对这一人生难题,究竟如何决断呢?他会把祖母弃置不顾吗?他能说服晋武帝放弃成命吗?这便为下文留下悬念。
    10.将“诏书切峻”以下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散文: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文中关键字词意义准确。本文重要的词语是:切峻、逋慢、临门、日笃、告诉、狼狈。
    答案: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故意逃避、怠慢。郡县长官一次又一次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府官员亲自登门,逼迫急如星火,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一再向长官请求、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为父亲欧阳观墓碑写的一篇碑文,下面是其中节选的一段文字,读后请回答11--17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zhǎnɡ,抚养)以教,俾(bǐ,使)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通“尔”,你)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婆母),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古时女子出嫁称“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母亲死后,守丧期满。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儿子与长房长孙须谢绝人事,做官的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三年,也叫守制)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用、进用)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shěn,况且)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岁星运行到戌年。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古时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纪年,但习惯上只重视“地支”)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A.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B.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C.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D.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E.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F.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
    解析:A,联系“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句,故知“间”当为“间或、偶然”。B,利用“对文见义”,知道“适然”当与“常然”意义相反。D,“矜饰”当与“发于中”相反。E,联系成语“厚此薄彼”。F,防止用今义释古义,把它当作一个双音节合成词。
    答案:A,偶尔,间或。B,偶然,即偶尔这样。C,遗憾。D,矜夸掩饰,意义同“矫饰”,矫揉造作。E,重视。F,回过头看见。
    12.指出下面句中加点代词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A.毋以是为我累。
    B.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C.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D.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解析:能否正解理解代词的指代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衡量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所以这也是高考常见的一个测试点。判断代词是否正确的一般方法是代入法。把代词的意义代入原文,如果文意贯通而且符合句子本意,则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答案:A,财物。B,他(为什么“废而叹”)。C,求其生。D,儿(即欧阳修)。
    1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之”二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②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
    ③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④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A.两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B.两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两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两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解析:①②句的“其”字都用作副词,表感叹和祈使语气,③④句的“之”都用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
    答案:B。
    14.仔细理会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回答后面括弧内的问题:
    A.吾何恃而能自守耶?(请说说欧阳修的母亲凭什么而“自守”?)
    B.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欧阳修的母亲为什么说“知汝父之必将有后”?)
    C.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欧阳修父亲的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深刻教示?)
    D.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欧母是怎样看出欧父“能养”、“心仁”?从这里看出欧母分析问题有什么高人之处?)
    解析:这里列出的都是文中的重要语句,A是一个设问句,有领起下文的作用,阅读时要理出对这个问句的答案。B句字面上讲欧父必有后代,实际上是说欧父的高贵品德必有后继者,阅读时必须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层意义。文章前有“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句提起下文,后有“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句呼应,概括中间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C句要理解它的教育意义。D是一个概括性的语句,概括抽象的语句要能具体化,具体形象的语言要能抽象化,这是阅读理解的深化。
    答案:A,前面讲,欧父“廉”,死后一无所有,所以欧母不能靠欧父的遗产而“自守”,那么靠什么呢?下文说“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所以欧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儿子继承父亲的高贵品德之上。B,欧母从“汝父之能养”“其心厚于仁”这两点“知汝父之必将有后”,家庭有个好的传统,由此熏陶出来的儿子也一定会有好的品德。C,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父母去世之后,用丰厚的礼品祭祀,还不如父母在生之时用微薄的礼物服侍。曾子说:“椎牛祭墓,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就是说:你宰了一只肥牛放在亲人的墓前,还不如在亲人生前时好好对待他,给他端上鸡鸭之类菜肴。长辈抚育后人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如果在世时能得到晚辈的尊重和赡养,这会比死后的“祭而丰”强得多,实在得多。与其在人死后隆重地大办丧事,还不如在他生前尽点孝心。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有很重大的教育意义。D“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由此“知汝父之能养”。“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由此知“其心厚于仁者耶!”欧母说“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欧母都是从欧父居家时的一些小事中见出欧父的高贵品德,可见欧母观察人、观察事物,善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具有很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5.在这段文字里,欧阳修母亲认为儿子应该培养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她教育儿子的方法有什么可取之处?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解析:本题第一问着重考查概括能力,第二问考查分析能力,第三问考查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
    答案:欧母认为最重要的品德是为官要廉,为子要孝,为人要仁。欧母教育儿子的方法,一是用欧父的优良传统教育儿子,二是用自己“自守”的实际行动感染儿子。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告诉我们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总是寄厚望于子女,但是对儿女的教育不能只重“才”,更重要的是必须重“德”。其次是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自身做好了,有一个好的家风,儿女耳濡目染,日熏月陶,自然就会积习成俗,好的品德代代相传。
    16.这段文字在写作方法上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什么?试对此作些简要分析。
    解析:一是从分析文体入手,本文是一篇碑文(墓碑记),要记述亡父的生平事迹,但父亲亡故时,欧阳修年仅四岁,无法知悉父亲的生平行状,所以作者避实就虚,从侧面落笔。二是从分析内容入手,本文重在赞颂亡父高贵品德,但并未一字叙及亡父生平功业,而全是选择家常平凡小事,以小见大。
    答案:本文写作特点,一是避实就虚,巧妙地以其母太夫人郑氏之口,从侧面落笔来写父亲。这样既表现了父亲的孝顺与仁厚,同时又颂扬了母亲的贤良;既表现了父母辈的优良传统,又表现了母亲对自己殷殷期盼。二是在选材上,都是些琐事琐谈,不事描绘,而又句句入情。这些琐事,看似信笔写来,实则经过精心筛选。欧阳修在《论尹师鲁墓志》中曾指出写人“其事不可遍举,故举其要者一二事以取信”,本文“为官廉、为子孝、为人仁”这三方面的典型事例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17.请以“乌鸟私情写新篇”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解析:据说羊羔为了感谢母羊,每次都是跪下来吮奶。乌鸦为了感谢母鸦,长大后便将觅来的食物喂到年老体衰的母鸦口中,回报养育之恩。所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就成了儿女孝顺父母的代名词。是的,舐犊情深,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中儿女孝顺父母的事迹比比皆是,但是不孝之子,也屡见不鲜。写写这方面的文章,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一番拷问,还是很有意义的。
    答案: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