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华容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正兵 范志福 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诗词鉴赏题的考查范围主要涉及词句理解、语言修辞、表达方式(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下面,笔者试以2007年部分高考试题(为了叙述方便,有微略改动)为例,对这一题型的考查形式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对2008年的高考备考有所启示。 一、诗句理解型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查考生对诗句的意义、作用及表达技巧等的理解。答题的一般步骤是:解说句子的基本含义,联系上下文扩展诠释,品味诗句的写作技巧,揣摩诗人的情感等。例如: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提问: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简析】本诗中诗人借琴棋二物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的讥讽。参考答案:第三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提问:“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简析】本诗作于诗人隐居闽中时期,诗中寂寥的天地是诗人亡国后的寂寥心境的真实写照,梅花高洁的品格也表明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参考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 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杂草。 提问:“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简析】本诗人一、二句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三、四句想象新奇。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提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简析】本词是一首送别词,但在伤感之余更多地体现了作者一腔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参考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表现手法:抒情或寓情于景。 二、诗眼解读型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有着凝炼、简洁、含蓄、蕴藉的特点。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把个人的情感、思想隐含在某些词语中,注重炼字。关于“诗眼”的试题,在2007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例如: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II〗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提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简析】本诗描写了初夏的乡村,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提问: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两字的艺术效果。 【简析】本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参考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奈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提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简析】本诗通过描写夜宿驿站时的索寞凄凉,抒发了诗人对家国之事的感怀。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得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宣泄到极致。 三、技巧赏析型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词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技巧)等的理解。答题基本程序:解说句子的基本含义,品味诗句的表达技巧,揣摩诗人的情感倾向。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不同诗词可能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技巧作答。例如: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提问:⑴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⑵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本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参考答案:⑴主要运用衬托(烘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⑵“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I〗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提问:⑴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简析】本词豪迈与婉约相兼,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人生态度。参考答案:⑴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簦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但他无法会家,因此只能在酒醉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相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⑵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上“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纯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想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3.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郡。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提问: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简析】本诗言浅情深,让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真挚的感情。参考答案:颔联:①“供笑语”表现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两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②“草草杯盘”和“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③“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待别的伤痛。颈联:①“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②“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痛又加深了一层。③“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四、综合评点型 这类试题今年出现了两种题型,一种是版本分析题,一种是诗论拓展题。先说版本分析题。古诗词出现不同版本,一是作者初稿与定稿不一样,一是古代人们传抄过程中个别字句变换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虽然存在不同版本,但不会影响理解和鉴赏。对诗词版本的评点,没有定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回答这类题目,类似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反复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正确的做法。例如: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东卷〗 出 关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èi):旌旗。 提问: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简析】本诗写于诗人随军出塞时,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参考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回答喜欢“将军”两句,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另一种是诗论拓展题。这类试题通常在设题时引用前贤时俊对诗词内容、技巧等方面的评述,考查时则要求考生结合具体内容对此作出分析。例如: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北京卷〗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诗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的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插在腰带间装物。 提问: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简析】本诗是劳动妇女采车前时所唱的歌曲。参考答案:妇女们在田野里边采集野菜便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五、对比阐释型。这类试题往往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相近或相近)的诗词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对比解题。对比阐释型的诗词鉴赏题通常从以下方面设置:意象相同,感情相近;意象相同,感情不同;景物相同,境界不同;景物相同,感情不同;感情相同,风格不同等。另外,与去年相比,这类试题今年只有一种考法,即列出两首诗,要求考生对比分析。例如: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提问: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这两首诗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诗境新颖,讽意含蓄。参考答案:⑴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⑵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溺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提问:⑴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⑵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简析】王诗从情入理,以情证理,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周诗以哀景衬乐情,写出了诗人的闲适安静。参考答案:⑴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⑵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 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 陵 图 韦 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提问: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简析】两诗都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考答案:⑴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⑵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