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陈子昂《感遇诗(其三十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3-16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陈子昂
    感遇诗(其三十四)
    陈子昂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注】此诗作于公元697年(万岁通天元年),诗人从建安王武攸宜东征契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勾勒出边塞凋零、萧瑟之景,奠定了全诗苍凉雄浑的感情基调。
    B.\“亭上谁家子\“运用设问,明月楼上的戍卒是\“谁家子?\“引发读者的遐思。
    C.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豪侠之士,他自述胸怀大志,刚一成婚就离家远游。
    D. 本诗\“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很得汉魏诗歌的特点。
    15.诗评家评论此诗\“词旨幽邃\“,请结合全诗赏析。(6 分)
    答案:
    14.C(\“成婚\“理解错误,\“结发\“在此处作本义,意为成人)
    15.\“幽邃\“即深奥、深刻之意。本诗主旨丰富,而又逐层推进,诗人的兴寓寄托不断加深。①通过对边塞萧瑟风光的描绘,以及对戌楼之上哀怨皮卒的刻画.表现了诗人长年戍守边疆的愁苦忧虑,思乡之情自然而生。②借游侠自述,表达了诗人少怀大志,想要投身疆场,建功封侯的理想;同时,也表现出主人公的英武与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③最后四句,借李广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予以讽喻,富于强烈的现实意义。(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