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一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国的工业生产由70年代的世界第一位降至第三位;法国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美国由世界第四位跃居第一位;德国超过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种新的力量对比与当时势力范围的划分、殖民地的占领不相称,世界领土又已经被瓜分完毕,于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和斗争变得空前尖锐。由于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的领土野心和殖民扩张对老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的威胁最大,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当时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双方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在1914年爆发了一战。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双方在西线、东线、南线以及亚洲部分地区进行了交战。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2.从一战后至二战期间为第二时期。此时,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之相反,欧洲主要国家却因战争而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在这一历史变化的影响下,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它的两侧转移。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继续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但是由于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争霸的对手由两大军事集团变为战胜的协约五强--英、法、美、意、日,战败的同盟国暂时失去争霸的资格。同时,美日的崛起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在全球范围内,英美之间的争夺成为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立;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中,日、美之间的争夺尤为剧烈。争霸的方式从战场移到和会的谈判桌上。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在会上,英法美三国都想按自己的意图处置战败国,安排战后世界。因而矛盾重重。在殖民地和国联问题上,美国企图依靠其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操纵国联,控制英法,充当盟主,领导巴黎和会,进行殖民地分割,以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但遇到军事实力更为强大的英法等国的强烈反对。美国充当世界霸主的计划落空,加上国内党派斗争,美国没有参加国联,国联被英法所操纵。在处置德国疆界和赔款问题上,英美则联合反对法国,相互之间展开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经过激烈争吵,签订了对德和约和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在争霸的中心地带欧洲和西亚、非洲重新瓜分了势力范围,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关系。为了解决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列强争霸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瓜分中国等问题达成了协议。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从而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