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浑仪出现在元代之前;天文望远镜是近代西方发明的;珠算是数学 成就,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元朝郭守敬研制出简仪,B项正确。 4.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的著作是( ) A.《缀术》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识记能力。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5.今天人们把坐在药铺里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先生”,来源于(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解析:选C。“医圣”张仲景曾经做过长沙太守,按规定,当官的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于是每逢初一、十五他就坐在大堂上接诊,为了纪念张仲景,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生”。 6.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的成就,A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药分类法;B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被称为“万世宝典”;C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D是唐朝孙思邈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实用医学百科全书。 7.“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故B项表述错误。 8.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 .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实用技术,而缺乏实验科学,同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2:据《萍州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4: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最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该如何理解材料3的内容? (3)材料4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材料虽多为文言文,但只要结合本课知识并不难理解。第(1)问,运用掌握历史知识结合“韩非子”“郑国人”能判断出为战国时期;第(2)问,材料3的内容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发明在西欧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第(3)、(4)问,要理解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古代的重大发明在西欧与中国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紧扣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或归纳,有针对性地回答。 答案:(1)时间:战国。应用方面: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看风水)。 (2)内容:马克思指出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3)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