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 26、材料一: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1)请写出这场辩论可能参与的三个派别。(3分)他们辩论的核心是什么?(2分) 材料二:阅读下列材料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三: 500斗级拥有年产500斗及以上(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雇工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2)材料二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三是梭伦改革的哪项具体措施?(4分) (3)综合材料二、三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四: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4)材料二、四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分)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4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观察下列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2分) (2)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 (3)阅读材料三,其观点是否正确?试分析其原因。(5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2)从背景、中心目标方面分析两次改革的不同。(4分)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4分) (4)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4分) 2011-2012学年度2010级第一学期第四阶段考试试题 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AAD 6-10 CDBBC 11-15 ADADA 16-20 BCCBA 21-15 BCACD 26、(20分)(1)“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3分)。“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2分) (2)公平思想或折中思想 财产等级制度(4分) (3)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2分) 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2分) (4)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制度,废除了奴隶的债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3分)影响: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各阶层的政治权力。(4分) 27题(15分) (1)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2分) (2)说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4分) (3)正确。(1分)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4分)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致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4分) 28题(15分)答案 (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 (2)背景:梭伦改革: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商鞅变法:分封制、井田制瓦解,列国崛起称雄。中心目标:梭伦改革:缓和阶级矛盾,振兴城邦;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统一天下。(4分) (3)梭伦:折中、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雷厉风行。(2分) (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