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材料集中体现了孔子主张( ) A.“礼” B.德治 C.“有教无类” D.法治 2.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你不必准备的参考资料是( ) A.《韩非子》 B.《诗经》 C.《春秋》 D.《礼记》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4.中国古代有一位思想家,其观点被被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6.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 (程序:制模、烧造、排版) A.篆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7.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 ) A.《墨梅》 B.敦煌壁画《胡旋舞》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 8.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 A.“民本”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9.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 汉赋 唐诗 B、楚辞 唐诗 宋词 C、宋词 唐诗 楚辞 D、唐诗 宋词 元曲 10.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 11.下面哪一部作品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 A B C D 12.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3.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①独立自主 ②解放思想 ③实事求是 ④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5.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6.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17.“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18.“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对这个故事,苏格拉底会说(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人生而平等” D.“人民主权说” 19.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A. B. C. D. 20.对“文化大革命”中文化领域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被一笔抹杀 B.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 C.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标签 D.许多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剧种被保留 21.1973年,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稻的科学家是( ) A.李四光 B.吴阶平 C.袁隆平 D.王昆 22.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 A.加尔文 B.马丁•路德 C.康德 D.哥白尼 23.文艺复兴运动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国的戏剧作家(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