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阶段考试试题 历史(文科)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 (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2.希腊文明的源头是 ( ) A、克里特文明 B.、迈锡尼文明 C.、爱琴文明 D、荷马时代 3.成文法的出现是 ( ) A、是雅典平民反抗贵族政治的结果 B、是雅典贵族为缓和矛盾的主动改革 C、法律全面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缓和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4.梭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 ( ) 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梭伦改革推动农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有 ( ) ①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的出口 ②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 ③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④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6.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 )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7.梭伦颁布“解负令”,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和制定“遗嘱法”的后果是 ( ) ①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②使贵族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③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④使希腊各邦相继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9.克利斯梯尼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 A、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B、进一步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C、动摇了雅典贵族专制的统治基础 D、最终确立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0.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他 ( ) A、推翻了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11.梭伦改革后,雅典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有 ( ) ①梭伦改革没有消除平民与贵族的根本矛盾 ②贵族在改革中利益损失较多,对改革日益不满 ③下层平民因利益得不到满足也有较大的意见 ④梭伦放弃权力,被迫出走 A、○1○2○3○4 B、○1○3○4 C、○1○2○4 D、○1○2○3 1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 A、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14.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 ( )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15.《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16.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1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18.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19.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20.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投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 )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2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22.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 ) A、春秋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3.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24.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25.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 ) ①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②商鞅坚毅审慎的改革精神 ③变法措施全面,执行有力 ④变法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