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京剧的形成、发展过程: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③同、光年间——京剧成熟; ④民国以来——走向世界。(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梅兰芳等) 单元小结:一条线索: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演变三个重点: 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五个领域;两点认识;三个原因——见第8课提纲) ②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③书画和戏曲艺术成就(汉字的演变,书法、绘画和戏曲艺术的成就)几个认识: ①古代中国科技曾经长期领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反映,而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民族和外交关系等) 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 ④对待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的态度: 批判继承,不断创新,使之与时俱进、走向世界。(科技、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建立的意义 2、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3、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4、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一、物理学 1、近代物理学——经典理学的建立(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n 伽利略(17世纪,意)——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⑴认为物体如果不受阻力,它将速度保持不变地持续运动下去 ⑵突出成就是创立自由落体定律 ⑶最先倡导实践、实验加数学的物理研究方法 ⑷他的发现和科学研究方法为经典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端 n 牛顿(17世纪,英):经典力学的建立者 ⑴经典力学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⑵牛顿的贡献:提出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加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方法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⑶确立的意义: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两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2、现代物理学(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理解它们提出的意义) n 相对论和量子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n 量子论:(微观世界) ⑴诞生标志:1900年,德国,普朗克发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⑵内容:普朗克提出量子的概念和能量也是由一份份的“能量原子”构成的假说 ⑶意义: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n 爱因斯坦相对论:(物体高速运动) ⑴狭义相对论: ①提出:1905年,德国,爱因斯坦在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狭义相对论 ②内容: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⑵广义相对论 ①提出:1916年 ②内容: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⑶相对论诞生的意义: 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是空论,并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新的高度。二、生物学——进化论 3、了解《物种起源》: 1859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4、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n 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n 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n 人类起源于古猿。(补充)进化论的影响 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⑵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⑶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的思想界也产生巨大的震动,推动了中国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严复是把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补充了解)15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三、近代以来科技的进步 5、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 n 背景: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普及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 n 改良过程:18世纪60至80年代,英国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良,1785年投入使用 n 意义:蒸汽机成为“万能的原动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蒸汽轮船(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和蒸汽机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出现 6、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n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 ⑴理论基础:1831年法拉第(英)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⑵发明:1866年,西门子(德)研制成发电机; 1873年,格拉姆 (比利时)发明实用电动机(直流电动机); ⑶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各种电气产品不断涌现; 电灯:美国爱迪生 电话: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 电报:有线电报: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 无线电之父:意大利人马可尼 1882年,爱迪生(美)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n 电力的广泛应用的意义 ⑴推动工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⑵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⑶促进了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7、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n 计算机的诞生:1 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n 互联网的诞生:1969年美国(服务于美苏冷战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发展成全球信息网 n 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⑴缩短了全球的“距离”,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使世界连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⑵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进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⑶互联网应用于各个领域,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社交方式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并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5、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6、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7、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现代中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学习线索: 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 器物(技术) 1840年(鸦片战争后) 洋务派(中体西用) 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 革命派(民主共和)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激进派(民主与科学) 思想文化 20世纪初 (五四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近现代中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学习过程: 所属阶级 主张 实践活动 学习层面 特点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 无 技术 地主阶级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技术 渐进的过程 资产阶级 改良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