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006中国“俄罗斯年”的举办,加深了国人对俄罗斯的了解。前苏联(1922——1991年)的历史,是俄罗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经验教训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 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200人增加到425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 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中。… …据苏联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4%国 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 响 (7分) (2)根据材料二,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3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中议论 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 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 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分 )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 )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分)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4分 )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DCDDB ADDCA DABCD BCAAC ACAAB CCDCB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答案要点: (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2)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2分) (3)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立,从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分) (4)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4分) 32.答案要点: (1)积极影响: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4分) 负面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分) (2)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 “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效果不佳。(3分) (3)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经济体制改革要关注人民生活水平。(2分,任答两点即可) 33.(1)冗官;(2分)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4分) (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4分) (4)①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②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