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行和2007年胡锦涛的成功访非,揭开了中非关系的新篇章,发展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之间交往奠定基础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7.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六角形铁锄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18.“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19.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遍过碛(qi),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兴盛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 2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1.当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的书中提出,工厂、学校 与部队是对人身体规训的三个最重要的空间。那么其中工厂对人身体的规 训应该最早起源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2.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直接 A.促进了市场经济形成 B.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改进了交通通讯手段 D.促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 23.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24.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兴办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5.“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