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克伦威尔执政期间,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①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②颁布《航海条例》以打击荷兰 ③积极发展工商业 ④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 A.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 B.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C.他起草了《独立宣言》 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D.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4.“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5.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 )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6.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① 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 走上独裁道路 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④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甲午战争爆发后,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B.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斗争纲领发展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C.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8.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 ) A.创建中国同盟会 B.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D.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9.“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宋庆龄在此所说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分别指的是 ( ) A.日本侵略加深和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10.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1.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印度出现盐荒 12.《圣雄甘地》一书中写道:“为了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印度的解放事业,甘地拖着一双布满伤痕的脚走遍印度各地遥远的偏僻地区,访问成千上万个……村庄,生活在肮脏不堪的麻风病人和穷不堪言的贫民窟中间……身陷阴森可怖的监牢中。”下列各项,属于甘地的经历的有①冒着生命危险调解教派争端 ②深入社会,唤醒民众③创建武装革命根据地 ④为了民族解放多次被捕入狱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出生于德国 ②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③两人第二次见面后开始了毕生的友谊 ④恩格斯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无私的支持着马克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并在理论研究上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各项,属于在马克思逝世后的恩格斯的主要活动的有( ) ①写作《共产党宣言》 ②指导和推动第二国际成立 ③撰写《家族、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④深入研究和探讨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的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B.二月革命中 C.七月事件中 D.十月革命中 16.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策 (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取消了自由贸易 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17.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