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认为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8、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A、“有知识,才有智慧” B、“认识你自己” 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D、“美德即知识” 20、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B、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C、拥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制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分数: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其不同的政治主张和相同的目的。(6分) (2)依据材料三,鲁迅指出了怎样的实质问题?(4分) (3)依据材料四、五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今天正确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4分) 22、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 奴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 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以上四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 和人民版教科书的内容 材料五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8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五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3分)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6分) 高二历史(理科)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0题,共60分) 1——5:ABDAC 6——10:BCADC 11——15:DACDC 16——20:DBDDB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1)不同主张;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治世。相同目的: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6分) (2)鲁迅认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思想,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4分) (3)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不可变更的,李贽却认为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这种不同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怀疑和动摇。(6分) (4)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分) 22、(1)人生价值、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平等,对人的教育。(8分) (2)崇尚知识。(3分) (3)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3分) (4)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心人,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获得,主要靠涵养知识。(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