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路,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的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19.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0.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①实现土地国有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近代中国,许多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2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很好的把握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开放天津为商埠 ④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 2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选择题:1.C2.A3.C4.B5.B6D.7.D8.D9.B10.A11.B12.D13.A14.B15.C16.A17.B18.A19.C20.D21.B 22.B23.C24.D 25. (1)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军机处(3分) (2)总体发展趋势: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分) (3)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封建政府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6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1)制度:皇帝制、郡县制(2分)(只答中央集权制度得1分) 进步性:废除分封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2)机构职能: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2分)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2分) (3)类型:民主(1分)专制(1分) 因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3分) 27.(1)(4分) 国家途径法律(标志)国家政体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2)差异:英国议会权力至高无上,国王“统而不治”(2分);德国皇帝拥有国家最高权力,议会权力受皇帝制约,帝国议会权力很小。(2分) 原因:英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王权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而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3分) (3)民主代替专制,法治代替人治。(2分,答对一点即满分) 28、(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每一事件1分) (2)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2分)原因: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超越了农民阶级的觉悟。战争环境也无法保障该方案的实施。(2分) 资产阶级:平均地权。(2分)原因:缺乏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的切实保障。(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