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罗源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选修一文科月考练习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罗源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选修一文科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雅典贵族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战神山议事会是雅典贵族的议会 ②最高行政长官为执政官 ③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 ④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关于梭伦改革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民发生大规模暴动 B.普通民众没有充分享受民主
    C.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土地财产 D.个人独裁现象严重
    4、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即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五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5、 .之所以梭伦改革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 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 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 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 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①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②公民帕德玛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④公民阿萨德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A.①②③ B.②③ C.② D.③④
    7、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变法中秦国强大 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
    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实行连坐法 B.普遍推行县制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10、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初“世卿世禄”制度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
    11、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2、“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13、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
    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14、促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因素有:①官吏的贪污搜刮加重了各族人民的负担 ②沉重的兵役导致人民不满,不断举行起义 ③东晋的入侵导致北魏有亡国的危险 ④汉族官僚与鲜卑贵族矛盾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16.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
    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变鲜卑贵族为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17、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身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工业化的过程
    19、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有史学家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李悝变法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1、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
    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B.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C.“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22、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记述:965年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结果到宋太宗在位期间(公元976—997年),据说都城开封的仓库内存雨衣和帐幕过多过久,有“数万段”损破。以下是关于965年宋太祖采取的财政措施的相关分析,其中正确的是:①宋初财富集中,国家富裕②此措施主要是针对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③此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此措施保证了北宋财政的长期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2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