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题及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4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6分)
    28.(20分)【答案】
    (1)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4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2)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6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3)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2分)
    (4)新变化: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任答两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题,主要考查古今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第(1)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产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市民文化发展弱的原因,可以从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去思考;第(3)问考查明清时期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作用;第(4)问考查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依据材料回答最好。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浙江宁波市2011届考试)28.(19分)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成殿匾额(北京孔 杏坛(山东曲阜孔庙)
    (1)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材料二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
    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6分)
    材料三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木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以及作用。(5分)
    【解析】 第1问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孔子在教育方面成就有:开创私学;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整理和修订六经。这些成就的影响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培养了一批懂得“政事”和治国本领的人才;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六经奠定了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第2问根据材料二回答,从材料“汉灵帝令蔡邕等以隶书书写儒学经典,刻于碑石上,立于太学等”中可以概括出官府重视教育;“把儒学经典作为官方教材”反映了官方以儒学经典作为教材。根据所学,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第3问从材料三“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创办万木草堂”“ 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等可以理解出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内容全面,包含古今中外;宣传维新思想。根据所学,万木草堂培养人才的作用是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培养了维新人才。
    28.(19分)
    (1)教育成就:开创私学;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整理和修订六经,接续了古典文化。(4分)
    影响: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培养了一批懂得“政事”和治国本领的人才;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六经奠定了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4分)
    (2)特点:官府重视教育;官方以儒学经典作为教材。(2分)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3)特色: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内容全面,包含古今中外;宣传维新思想。(3分)
    作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培养了维新人才。(2分)
    (广东佛山市2011届检测)38.(24分)中西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材料一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等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说:“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材料三 张之洞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梁启超评价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为当时维新派的‘流行语’,举国以为‘至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夫子的“真理”是什么?(4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有利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答案:“仁”(4分)
    (评分说明:答出“礼”、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等同等给分;答“仁政”不给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4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生产力:工业革命;对外政策: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或殖民扩张);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宗教:传教等方面归纳即可。(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4分)
    答案: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4分)
    (评分说明:答出工业革命给2分;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2分。如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传教等均可各给2分,总分不超过4分。)
    (3)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想主要有哪些?在此基础上,中国产生了哪些进步思想?(8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西方思想传入的主要内容和中国产生的进步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结合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传入的西方启蒙思想:民主自由、民权、进化论、议会、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即可。第二问可以从近代中国不同阶级不同派别加以分析: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革命思想等归纳即可。
    答案:西方思想:民主自由、民权、进化论、议会、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4分)
    进步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等。(4分)
    (评分说明:西方思想答出一个给2分;进步思想答出一个给2分,总分不超过8分。)
    (4)据材料三,在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上,张之洞和梁启超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个原则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进步性。(8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